天京城,包括天京城周邊的文人,都雲集至此,等待殷明講經。
文人們都很好奇,也很期待。
對殷明,他們也是聞名已久。
其中也有不少人,曾嘗試修行文道,但是不得其法,始終尋不到門徑。
若是用武者的境界來說,他們中的大部分,就等於是武徒一般。
但是,武徒雖然不入流,好歹也能強身健體。
文人若是不成文生,就一點手段沒有,跟文弱書生沒有兩樣。
大部分文人,都希望講經之日快些到來。
一來看看殷明是否不負盛名,二來想知道文道是否真的那般神異。
唯有君學一派,卻是冷眼旁觀。
他們是堅定的保皇黨,對殷明沒有好感。
君學說是一個學派,其實就與一個政黨一般。
而尚學和民學的文人,則處於觀望狀態。
尚學文人多出自官宦之家,有些矜持。
而民學的文人,則對文道的理念,有些疑惑之處,
終於,殷明定下的講經之日到了。
這一日,天京城中萬民空巷,都湧到城外,要圍觀殷明講經。
講壇之外,數百丈的的範圍內,都擠滿了人群。
大部分,都是看熱鬧的老百姓。
忽然,人群后方,響起一陣驚呼聲。
一行人板著臉,邁著四平八穩的步子,走向高臺。
有人認出了帶頭之人。
“快看啊,那不是君學領袖,太子詹事魏大人嗎?”
四周的民眾吃了一驚,都急忙讓出道路,讓這一行人先過。
這一行人,都是朝中之臣,官威濃重。
雖然文官天生比武官低一等,但是放在尋常百姓裡,還是極有威嚴的。
另一邊,人群中卻又響起一陣歡呼聲。
有人失聲道:“呀,是民學的令狐先生。”
令狐察,也是一個傳奇人物。
他不是天國人,是二十年前才到天京城的。
最開始,驕傲的天京文人,並不怎麼待見他。
但是,他展現出的才華,卻震驚了很多人。
最終,他加入民派,身體力行的為民眾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