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方說出來的時候,顯得有一股自豪之氣。只是,葉晨對日本醫學界並不熟悉,現在聽到他那樣說,只是認為他是出自中醫世家。
其實,相比起韓國,日本出的中醫名家,要比韓國多太多了。
韓國即使繼承朝鮮衣缽,最多出名就是那位編寫了《東醫寶鑑》的許浚而已。
但是,這本書,葉晨早就查過,裡面百分之九十五的內容,確實是從中醫書籍那裡抄過去的,剩下不到百分之五才是他自編的。
“莫非你是出於中醫世家。”葉晨問道。
“以前是,只是現在和氣大家族已經衰落了。”和氣明那說道。
實際上,中醫在日本的發展有些相似。先是中醫在古代中國產生,日本從中國這裡學習過去,其中以漢唐宋明,基本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日本人來中國學中醫,然後回國傳播治病救人。
在近代,因為受到西醫的影響,同樣衰落過一段時間。但是,很快,日本人就反省過來,即使覺得西醫再好,在許多疾病治療上,都比不上中醫,而且,中西醫互補,會是舉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沒有多久,日本全國開始重新重視中醫的發展,以至於日本的大家族,甚至日本天皇平常看病,大多也是找日本的中醫生看。
當然,這樣重視下,日本是有很大的好處。
一方面,日本人均壽命排在世界前面,然後就是中醫市場,包括國際市場,現在基本上是日本和韓國在瓜分。
不過,現在和氣明那回想祖宗的榮耀的時候,他還是顯得很自豪。現在他知道,自己不是想那些,而是,在看到這位來自中國的葉晨,年紀輕輕,醫術居然那麼了得,想認識一下而已。
從葉晨在初賽,正賽,決賽的病歷中,和氣明那就看得出,葉晨同樣應該是出自中國古代名醫世家的。
要不,他根本不相信,葉晨那麼年輕的情況下,居然已經超出大部分名家的水平。
“和氣先生,學醫是治病救人。當然,如果能夠在繼承先祖的醫術的情況下,再推陳出新,發揚光大,總有一天就會超過先祖的。”葉晨看向他說道。
“謝謝葉先生的鼓勵,我希望有一天會做到。”和氣明那說道。
現在兩人只是簡單認識,和氣明那說完,他也就回到日本人那邊了。不過,看著這個日本人,和他之前遇到那些日本忍者有些差別。
“葉晨,那個日本人怎麼想認識你?”廖冰雪問道。
“誰知道。”葉晨說道。
這裡自然還有來自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還有其他華人華僑進入到總決賽的參賽者。
只是,這些人看到葉晨的時候,並沒有向他打招呼的樣子。既然是這樣,葉晨也懶得去認識這些所謂的中醫名家。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