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巡洋艦盯上的那八艘西班牙大帆船,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他們的側舷雖然比戰列艦少了八門炮,卻至少並太影響此戰的發揮。因為對上西班牙大帆船,戰列艦火力明顯過剩了。
哪怕巡洋艦的火炮數量,也超過任何一艘西班牙大帆船了。一輪輪齊射下來,一樣造成了成噸的傷害。八艘大帆船的火炮毀了一半,而且右舷火力受創最重,已經無法進行有威脅的炮擊了。
此外,八艘大帆船的桅杆也斷了大半,準備接舷計程車兵死傷慘重,已經無法再進行跳幫戰了……
至於驅逐艦和護衛艦的戰果就遜色多了。
驅逐艦的單側船舷只有10門火炮,護衛艦更是隻有6門。雖然對上600噸左右的西班牙戰艦,火炮數量並不吃虧,但造成的殺傷就有限了。
而且驅逐艦和護衛艦還加裝側舷裝甲,西班牙戰艦的第一輪射擊,就造成了海警將士的一定的傷亡……
雖然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單方面炮擊中,海警將士們給敵人造成了十倍的傷亡。
但西班牙的戰艦要大得多,上頭裝載計程車兵也多得多。他們冒著炮火用火槍和迴旋炮,向這些小一號的明國戰艦奮力射擊。
尤其是在艏樓和艉樓上的西班牙重火槍手,完全是居高臨下、一覽無餘。給海警官兵持續不斷造成殺傷。
驅逐艦和護衛艦上的官兵,將承受此戰己方絕大部分傷亡。這是在戰前兵棋推演時,就反覆預演過的。
然而他們卻是此戰能否勝利的關鍵所在——因為只靠那36艘戰列艦和驅逐艦,是沒法把龐大的西班牙艦隊全部留下的。
但西班牙人不會等明國人建造更多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的。
所以此戰要想全殲西班牙艦隊,驅逐艦和護衛艦就必須跟主力艦承擔同樣的任務——至少要死死纏住敵艦,等到主力艦騰出手來才行。
如果他們不頂上,西班牙人一看無法跟海警的主力艦抗衡,肯定會溜之大吉的。
此戰,驅逐艦和護衛艦上的海警官兵們,展現出了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右舷的炮位遭到炮擊,他們便立即將受傷的同袍抬去醫務室,左舷的官兵則馬上作為後備頂上,以保持最大火力輸出。
沒辦法用炮火一次覆蓋,那就一個接一個摧毀西班牙戰艦的炮位和火力點!
驅護艦上的陸戰隊員們,也捨生忘死的操縱著迴旋炮和加特木展開還擊。靠著連綿不絕的火力,硬生生壓制住了居高臨下的敵人。
同時,他們利用船小靈活的優勢,儘量與敵艦保持在百米左右的距離,避免接舷戰。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可以憑藉長時間的火力優勢,打垮噸位更大的敵艦了。
問題是西班牙人也知道這道理,所以操著船拼命想要貼近他們,進行接舷戰。
西班牙海軍就是為了打接舷戰而生的,非但經驗豐富,還有相當靠譜的裝備——比如用弩炮發射的巨箭。他們專門將這種帶著纜繩的大鐵棍子,射向明國戰艦的船舷下部,這樣一旦射中,敵艦就很難擺脫。
好在生鐵棍子本來就死沉,後頭還連著手臂粗的纜繩。哪怕是用大型弩床發射,也只能射出六七十米……
所以在西班牙人一輪射空之後,明艦紛紛躲避,大都及時拉開到安全距離。
然而還是有幾艘驅護艦因為作戰太過忘我,距離敵艦太近,不幸中了招。
當巨箭射中明國戰艦後,西班牙人便亢奮的合力轉動絞盤,將敵艦往自己懷裡拉。
海警官兵自然要拼命掙脫,但他們在上風位置,能做的著實不多。
3102護衛艦‘海狼’號就是中招的一員,艦長蔡一林決定自己繫繩下去,看看能不能用斧子砍斷鉅艦後頭的纜繩!
“要下去也是我下去,你是艦長,還得指揮戰鬥呢!”他的搭檔,警務指導員申江,還有副艦長、航海長等人紛紛勸阻。
“就是,艦長!讓我們下去吧!”
“別爭了,沒了我還有副艦長呢!”蔡一林卻不由分說,將繩索套在自己身上道:“但我指揮失當,不能讓別人替我送死!”
說著他便在部下們擔憂的目光中,靈巧的翻身越過欄杆。
官兵們只好放下繩索,將他們的艦長送下船舷。
蔡一林能成為同期警校生中,第一個當上艦長的學員,靠的就是這份身先士卒的勇敢!
他萬曆元年從警校畢業,因為成績優異,被分配到一艘護衛艦上擔任見習航海長。
萬曆二年,呂宋解放戰,他積極報名參加內河支援艇隊,成為一名快艇艇長。並在戰爭中榮立三等功,提前晉升初級警司。
隨後五年裡,蔡一林依然奮勇爭先,屢立戰功,終於在今年晉升為高階警司,並順利成為一名護衛艦艦長。
雖然已經當了多年海警,但他其實才二十出頭,根本不懂什麼叫御下之道。只是靠警校裡學的賞罰嚴明、身先士卒、愛兵如子幾條,一路走到了今天。
所以他依照大腦形成的路徑,不假思索的跳了下來——
西班牙人哪能讓他得逞?馬上用火繩槍向他射擊,蔡一林只聽身邊嗖砰、嗖砰的響起鉛彈射在船殼上聲音。
堅硬的船殼自然不怕子彈,可他的血肉之軀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