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對於朝廷中人而言,蕭林這個名字並不算陌生,早在先帝還是西北藩王的時候,蕭林此人就已經出入於中都王府,只是後來因為某些不可為外人道的原因而漸漸疏遠,如今更是被暗衛府列為反賊之列,此番來意似乎已經不用去多費思量。
蕭霖停下腳步,望著老人緩緩開口道:“我聽聞在司禮監中有個不成文的排名,掌印太監張百歲自然高居榜首,首席秉筆位居次席,至於排在第三位的,則是四大秉筆之首的陳知錦,正應了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那句老話,偏偏是最不看重權勢的陳知錦最被蕭室依重。”
老車伕自從吐出蕭林二字之後就始終默不作聲。
蕭霖略作停頓,凝視著這位充當馬伕的閹人,緩緩說道:“陳公公應該是黃龍元年入宮的,與張百歲一樣,都是拜了孫士林做乾爹,後來又被蕭皇看中,轉而修習蕭家拳意,最是剛猛霸道。”
陳知錦仍是默不作聲,只是緩緩鬆開了手中韁繩,五指微微伸張。
誰也未曾想到,這位看起來飽經歲月滄桑的老宦官,竟然是一位走了剛猛路子的武道宗師人物。
朝廷從來都不缺乏武道高手,因為軍伍正是修煉武道一途的最好所在,不過在司禮監中修行武道的就很少見了,而且蕭家拳意乃是天家蕭室的不傳之秘,通常只有宗室子弟才能修煉,陳知錦能被傳授蕭家拳意,可見他深得蕭室兩代皇帝信賴,否則也不會坐上司禮監的第三把交椅。
但凡是宮裡出來的人,都會信奉百言不如一默的道理,所以陳知錦沒想要跟蕭林多費口舌的意思,跳下馬車,直接乾脆了當地擺出一個蕭家拳意的起手式。
武道一途雖然被神仙真人斥為小道,比不上五仙一脈相承的康莊大道,但如果不去說日後飛昇如何,只說在人世間,武道還是要比五仙之道強上一些的,尋常修士在登臨地仙十八樓之前,與武道修士相較就好似薄紙一般,與武修鬥力,往往生死只在一個勝負手之間。
何故?歸根究底無非是體魄二字。
若是以求長生的角度來說,體魄的確是可有可無之物,有則最好,沒有也不妨礙追求大道,但是以與人鬥力的角度來說,體魄就是至關重要的根本所在了,許多人輕視體魄修為,視其為愚頑蠢笨之道,然而就是這等愚頑之道,讓武修能屢屢能夠完成越境而戰的壯舉。
蕭林不急不緩地拿出那本厚重典籍,平靜道:“我為車廂中人而來。”
話音未來,陳知錦的身形已經倏忽而動,拳勢如雷。
蒼老幹枯的拳頭轟鳴而至,瞬間佔據了蕭林的所有視線,浩大拳意籠罩八方四面。
蕭林盯著這個拳頭,手中書籍無風自動,他整個人化作電光在剎那之間消失不見,再次出現時已經是在百丈高空之上。
陳知錦鎖定了氣機的一拳竟是落空了。
這一刻,他臉上的神色更加凝重。
蕭林身後伸展開兩隻淡青色羽翼,使他整個人懸浮於空中,微笑道:“陳知錦,憑你的道行也想跟我掰一掰手腕?換成張百歲還差不多。”
他伸手在身前畫出一連串詭異痕跡,組成一個非佛非道的奇異法陣,然後有一把燃燒著黑色火焰的巨劍自法陣中緩緩升起。
此劍一出,天色驟然昏暗,甚至被染上一抹血紅之色。
下一刻,這把巨劍彷彿被一名看不見的巨人握著,拖曳出一道長長尾焰,朝著陳知錦當頭斬落。
這一劍沒有劍宗劍道的純粹,反而是夾雜了怒意、憎恨、混亂、恐懼、死亡等諸多雜質,不在於傷敵體魄,而在於亂人心神。
陳知錦雙腳不動,脊椎如同一條孽龍劇烈扭動,自脊椎起,他的胸腔、肩膀、肘、手腕、五指依次響起一連串爆裂轟鳴聲音,一拳向前推出。
震盪虛空。
隨著這一拳打出,他身前的虛空開始劇烈震盪扭曲,劍上附著的黑色火焰瞬間呈現潰散之勢,就連落下的巨劍也為之一頓,一往無前的氣勢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