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籌差距放到鬥劍之中,便是生死之隔。
宸壬手中雙劍與宋官官的紙傘正面相擊,好似軍陣廝殺之間的騎兵硬撼重步兵方陣,鏗鏘轟鳴之聲不絕於耳。
宋官官的紙傘不斷開合開闔,或攻或守,但總得來說還是守多攻少,漸漸地更是變為完全守勢,好似被騎兵圍困的步軍,根本沒有反抗餘地,唯有死守一途。
旁人觀戰,只看到宸壬劍師的雙劍交錯狂舞如繚亂百花,宋官官手中紙傘則是不斷平添傷痕,最後終於是承受不住宸壬劍師的劍芒,傘面寸寸碎裂,只剩下一把光禿禿的傘柄。
宸壬劍師絲毫沒有留情的意思,趁勢一劍刺向宋官官的咽喉要害,勢要將這個昔日的同門同僚斬殺於此。
宋官官手持傘柄且戰且退,向後退出十餘丈,宸壬劍師便仗劍欺身向前十餘丈,裹在劍芒中的雙劍如同毒蛇吐信,始終不離宋官官的周身要害。
宋官官一咬牙,猛地從傘柄中往外一抽,竟是抽出一把細長窄劍。
她不過是二十許歲的年紀,卻能在不近人情的劍氣凌空堂中立足,無疑是在劍道一途有著極高的天賦,女子陰柔,不太適合至剛至猛的霸道劍,故而她走的是詭道劍路數,對上同樣是詭道劍的宸壬劍師,她所欠缺的僅僅是境界修為而已,若是單以劍術相鬥,鹿死誰手還真是猶未可知。
宋官官的窄劍如同一尾靈蛇,雖然沒有毒蛇的獠牙和蟒蛇的蠻力,卻在靈活變化上更勝一籌,堪堪擋住了宸壬劍師的攻勢。
反倒是宸壬因為久攻不下的緣故,越發心浮氣躁,劍勢略有散亂之象,被宋官官抓住時見招拆招,略微扳回一些局面。
另外一邊,劍氣凌空堂內排名還在宸壬劍師之上的年庚劍師更是如入無人之境。
劍宗弟子尤為擅長劍陣合擊之術,劍宗共有劍陣一十三種,除去需要一百零八人、三百六十五人、九百六十人、一千二百人等幾種大型劍陣,其餘幾種劍陣中以三十六人的天罡劍陣最為出名,攻守兼備,不輸道門的三十六人紫薇北斗陣。
劍氣凌空堂之所以定員三十六人,最初就是因為方便布此陣法,若是巔峰時的劍氣凌空堂,由三十六位人仙境界佈下此等劍陣,地仙十樓之下的高人也要被困其中,若是再能有一位地仙高人親自主持陣法,那麼絞殺地仙高手也非妄言。
此時前府中佈下的就是三十六天罡劍陣,三十六名一品境界的劍宗弟子,三十六把精金佩劍,被劍陣合力一處,劍氣充沛繚亂,開山裂石,可年庚劍師身為劍氣凌空堂十二劍師之一,自然也對三十六天罡劍陣瞭如指掌,對此怡然不懼,以手中單劍迎戰,步入劍陣之後好似閒庭信步,見招拆招,每每都踏在陣勢變幻的節點之上,大有萬軍從中過刀劍不沾身的意思。
饒是有人能僥倖攻到年庚劍師的身上,也是被他的護體氣機擋下,不痛不癢。
劍陣也好,幻陣也罷,歸根究底都離不開一個“陣”字,唯有生出變化,方能稱為陣。
可年庚劍師對於天罡劍陣的熟悉程度還在這些劍宗弟子之上,諸般變化了然於心,這劍陣又能奈他如何?
在他看來,這些所謂的劍陣不過是徐北遊用來消耗自己氣機的手段而已,真想用這些過家家似的把戲攔住自己,無疑是痴人說夢。
站在劍陣外的張安面陳似水,死死盯著正朝自己這個方向走來的年庚劍師,一咬牙,手執短劍迎了上去。
與此同時,在她身旁的兩位鬼仙高手也隨之拔劍向前。
劍宗律令,可戰卻畏而怯戰者,是為二等大罪,當受斷手之刑罰。
與徐北遊的設想稍有不同,宋官官獨自一人就擋住了宸壬劍師,而年庚劍師這邊,則變成了三名鬼仙境界加上三十六名一品境界組成的天罡劍陣聯手對敵。
即便是年庚劍師,見此情景後也不得不暫時停下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