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情況我們也不清楚,我們只知道大概的情形……”
聽到王衝問起,眾人不敢怠慢,立即把自己知道的資訊一五一十詳詳細細的道了出來。
原來當初朝廷下令之前,李正己其實比眾人所知道的還要更早出發。“兵貴神速”,李正己長期在安西、北庭歷練、戰鬥,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朝廷討論出一個結果,正式下令的時候,迎接的其實只是一個空營,雖然到處都是旌旗,但其實只有寥寥一些老兵在那裡。
所以李正己的行軍速度其實比很多人知道的都要快的多。
然而就連李正己也不知道,前線的潰敗是如此之速。當他出發的時候,得到的訊息還僅僅只是鮮于仲通和十八萬安南都護府的精銳小敗,而當他抵達大唐西南境內的時候,鮮于仲通就已經是大敗了。
而迎接他們的,也不是閣羅鳳和他的三十萬蒙舍詔大軍,而是從遙遠的烏斯藏高原而下,由東而來,千里急行軍的烏斯藏騎兵和烏斯藏的大將火樹歸藏。
人人都以為自己這趟要對抗的是蒙舍詔人,所以當六萬臨時組成的援軍看到一群衝鋒陷陣而來的烏斯藏人時,引發的混亂可想而知。
李正己雖然是名將,更是被大方喻為傑出的青年一代領袖,但是面對烏斯藏的大將火樹歸藏終究還是差了一籌。
這場差距註定了這場戰爭的結果。
不過火樹歸藏顯然也低估了李正己,儘管人數、戰力,實力都不及火樹歸藏,而且最終也被火樹歸藏擊潰,但是李正己也憑藉自己傑出的指揮能力,讓烏斯藏人付出了代價!
這一戰,李正己最終被火樹歸藏突襲斬首!
但是就算是火樹歸藏也有無法掌控到的地方:
帝國西南地形複雜,火樹歸藏雖然擊敗了李正己和他的六萬援軍,當李正己以自身作餌拖住他們,命令其他人四散逃跑的時候,就算是火樹歸藏也一樣無能為力。
如果六萬步騎混合的援軍聚在一起逃跑,在烏斯藏人的鐵騎面前怎麼也逃脫不了。但是數萬人的一下子散成無數股,那就完全不同了。
就算是烏斯藏人中有閣羅鳳派的蒙舍詔探子也一樣不夠用!
所以,李正己雖然潰敗,但是依然有相當部分的人逃了出來。
“……烏斯藏人數量太多,實力太強,而且還是鐵騎,所以我們當初都是四散逃跑的。我當初逃出來的時候,只有二三個兄弟一起,其他人都是我北歸的路上碰到的。雖然不知道其他人的情況,但是可以肯定,這周圍還有許多其他的兄弟。”
“現在,烏斯藏人的軍隊大部分都已經回去了,應該是去圍剿安南都護軍了。餘下的都是圍剿我們,人數應該不會超過六七千人!如果我們能夠把其他散落的兄弟召集起來,加上大人的軍隊,未必不可能擊潰他們。”
“只是可惜了李大人,這麼年輕……”
……
一群人說起這次領頭的年輕將軍李正己,神情都是黯淡不已,看得山丘下的王衝心中感慨不已。
上輩子李正己的戰敗天下皆知,天下人也只知道李正己辜負了朝廷所託,折耗掉了六萬人馬,丟失了無數輜重。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只集中在西南的勝與敗。
王衝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其中還有這樣的曲折。
李正己雖然戰敗,但依然不失為大唐的名將。他在身陷囹圄之中的決斷和犧牲,令人為之動容。只是可惜,他在太過年輕的年紀,就過早的遇到了火樹歸藏這一級加的異邦大將。
如果能夠倖存下來,假以時日,再遇上火樹歸藏,絕不會是今日的下場。
只可惜,他人微言輕,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李正己都不可能聽從他的一面之辭。——任何人都不可能聽從。
“對了,我聽說,徐都尉並沒有北歸,他好像就在東南的位置召集軍隊,重整齊鼓。聽說他身邊已經召集一千人了,現在恐怕就更多了。而且,還有大量的輜重。”
突然一條身材壯碩的黑臉髭鬚大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