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這就贏了?
轟轟烈烈持續了兩年的奪嫡大戲,其收尾,竟然是這般得簡單,簡單得連大燕的百官,都有些措手不及。
但,事實,就擺在了這裡。
太子沒被脅迫,太子就在這裡,宰輔也在這裡,魏公公也在這裡,該在的人,都在這裡,宮內的靖南軍,百官們進宮時也看見了,但那是後來進來的。
在場的所有人都清楚,這不是一場血腥的政變,也不是靠兵戈強行壓著朝堂文武去認命的橋段。
反倒是聖旨上說的那些,大家其實並不在意,都是官場浮沉出來的,自然清楚詔書也就是明面上的話,說一說,聽一聽,也就罷了。
廢太子的理由,無非就是學業不精,不友愛兄弟,親小人遠賢人罷了;
是不會說出太子想造反,亦或者是太子被兄弟的黨派幹得實在是做不下去了,亦或者是朕就是看太子不順眼想廢了他這種真話的。
隨即,
趙九郎又拿出一道聖旨。
這道聖旨裡的內容是什麼,大傢伙心知肚明,沒瞧見正主已經換上龍袍坐在龍椅上了麼?
“大行皇帝遺詔!”
先前廢太子詔書,大家沒跪。
這一次,
群臣全部跪伏下來。
站在龍椅下面一層平臺,和大皇子姬無疆分立左右的鄭侯爺見到這一幕,不得不感慨,官兒做到能入金殿的,這看風向的反應力,著實驚人。
趙九郎開啟詔書,
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託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
皇六子姬成玦、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皇六子姬成玦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欽此。”
這不是宣讀誰立為新君的詔書,這是立太子的詔書。
先廢掉原本的太子,
再立新太子。
這看似有些脫褲子放屁,實則,飽含著燕皇對於自己繼位者的維護。
哪有什麼皇帝臨駕崩前,忽然廢掉太子,指另一個皇子繼位的?
要麼就是逼宮要麼就是老皇帝瘋了;
史書上要是這般一寫,本來沒影的事兒,也能硬生生地被猜疑出鬼影重重。
自當應是,先廢掉了原太子,再立了新太子,然後,皇帝駕崩了,再然後,新太子繼位,這才名正言順,程式光明。
史書上,也能做得清白。
趙九郎唸完聖旨,
隨即將聖旨舉起,
喊道:
“大行皇帝已駕崩,遵我大燕祖制,先定新君方可再治國喪,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
幸賴國本在此,神器方可交替,日月輪轉有序,社稷平順萬年。
諸位臣工,
隨本相,
一同參拜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