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禁軍的進入,雖然使得屈氏族人內心惶惶不安,但當地的百姓,卻顯得很淡漠。
持有大將軍軍旗的那一部皇族禁軍兵馬,直接開到了屈氏宗族本宗所在的城外。
一名太監手持聖旨,
走到軍前,
在城頭上屈氏族人和勉強剛剛拉扯起來的一些私兵的注目下,
宣讀了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屈氏,世受國恩,卻不思精忠報國,陣前投敵,為虎作倀,自絕於先祖,自絕於宗祠,自絕於柱國門面。”
這是一道很簡短的聖旨,
在大聲唸誦到這裡時,
太監抬起頭,
看向城牆上那密密麻麻的人頭,
嘴角露出了冰冷的笑意,
“其罪,當誅!”
……
岷安城,坐落在岷山,是一塊戰略要城,早些年,這裡曾是齊國的地界。
齊國,是諸夏腹心之地,也就是大夏王朝崩塌之後那一段混亂時期割據過的一個國家。
原本,齊國不打算攙和到中原戰事,因為感覺自己的對手一個比一個猛,所以乾脆向東進行開拓,去欺負那裡的山越人,同時,達到開疆擴充地盤人口的目的。
而那時,楚人其實也在不斷地蠶食侵吞著山越人的地盤,總之,在那時,山越人就是個受,誰都能欺負他。
最後,兩邊一起欺負欺負著,導致碰頭了,楚國和齊國還曾爆發過戰爭,只不過齊國主力得放在西面防止自己被其他國家吞併,而楚國的這一支,也並非皇族禁軍,而是一家貴族派出的私兵隊伍。
所以,雙方碰撞後的戰爭規模,其實也不大,通常就是今天你拔了我的軍寨,明天我佔了你的一座軍堡,就是廝殺,也就是數千人規模的衝殺。
反正,雙方都暫時都在開地圖沒那個精力去進行實際控制,所以,無非是想要在當地山越族面前炫耀自己的武力,讓當地的山越人臣服於自己而不是臣服於對方。
而後,伴隨著楚人向西南邊境開拓的勢頭越來越大,可以投送的人力物力以及軍事力量越來越多,但想當然地楚國正式攻打齊國的情況,並未出現。
因為,那時乾國誕生了。
是的,剛誕生時的乾國,其實是武德充沛的,在乾國太祖皇帝的率領下,他們滅了很多個割據國家,完成了內部的統一,齊國,也成了乾國攻打的物件。
所以,楚人在那時,其實又變成了支援齊國抵抗乾國。
但當時的乾國軍隊和將領,都很能打,齊國最終還是被滅了,為此,楚人和乾人,在邊境線上,又開戰了好幾回。
楚人沒能佔到便宜,乾人自家地盤太好,沒了齊國之後,就沒有太大的對外開拓的慾望,至少,並不打算為了一塊山越人的地盤去和楚國開國戰。
再加上乾國太祖皇帝死後,太宗皇帝北伐被初代鎮北侯吊打,導致乾國軍事自此萎靡不振,慢慢地,也就將自己的東南疆域,固定在了岷山一線。
近些年來,乾楚雖然在邊境線上偶有摩擦,但都在可控範圍內,更多時候是因為楚人在消化地盤時,乾人接受了一些山越逃人所引發的連鎖反應。
而後,
伴隨著燕人開始對外用兵,雙方邊境線上,倒是完全安靜了下來。
岷州城,是方圓的一座“大城”,也是附近的物資集散地,包括楚國境內的山越族人,他們所謂的“趕集”,其實也就是帶著山貨或者其他出產來岷州城進行交易。
早些年,乾人軍備廢弛,三邊那兒都注水吃空餉嚴重,更別說不是那麼重要的東南方邊境守軍了。
好在,貓有貓道鼠有鼠道,朝廷餉發得不夠,那大頭兵們大可改頭換面變成生意人。
首先是地方上的互市,其次,就是商隊往來的抽成,也就是所謂的走私,總之,軍隊經商,一度就是乾國軍頭子們的傳統技能。
對此,歷代相公們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你要是真來個“武人不愛財”,相公們和官家反而會更感到害怕。
今兒個,是初一,照例是開集會的日子。
一個個身穿乾人兵甲計程車卒們開始調貨組織商隊進出,一些小將領,算盤耍得比刀劍更順溜。
一支從楚地來的商隊進來了,
乾人士卒們將四周擋路的山越族人驅散開,讓商隊進來,一個個,臉上掛著花兒,明顯樂開了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