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過一過自己的小日子了。
只是,
讓鄭伯爺有些意外的是,
他沒能等到四娘回來,反而等到了來自奉新城的王令。
王令召自己速回奉新城。
無論是來傳達王令的王爺親兵還是被四娘派遣一同過來的雪海騎士,
都很直接也很坦誠地將王令之外的內容告訴了鄭伯爺:
朝廷的封賞,下來了!
這比鄭伯爺預想的,要快太多太多。
鄭伯爺之所以敢忙裡偷閒地回家一趟歇歇,就是認為朝廷的封賞不可能下來得這麼快。
但朝廷在這件事上,可謂是極其有效率。
不過,
鄭伯爺覺得,可能真正大規模批次的封賞,也就是對全軍的犒賞應該還在後頭,自己這一份,是被提前了的。
這裡面,固然有自己在伐楚之戰中,立下最大功勞的原因,也有著靖南王保舉的因素,
當然了,
結合小六子來的那封信,
應該還有燕皇身體每況愈下,
所以在這種事情上效率變得極高。
封賞,
往往是一場大戰之後的蓋棺定論;
一般而言,封賞結束,才代表著一個地方被徹底的平定,以及接下來的治理和防衛也有了相對應的安排。
燕皇加速了這個程序,其目的,就是想早早地將晉東之地,將鎮南關以及上谷郡,連帶著將雪原和對楚國的局面,全都快速地安穩下來。
而可以想見的是,
楚國安穩下來,
雪原早被鞭撻成了可愛模樣;
本就沒跳起來的乾國,這下子自然更不敢跳了;
乾國君臣們在得知楚國割地求和後,大概會馬上將帶“北伐”兩個字的奏摺全都丟簸箕裡去,再重新和燕國商定歲幣的數目。
荒漠那邊會繼續百年來形成的傳統,無論是實際上還是名義上,都繼續對燕國保持低一頭的姿態。
大燕先伐楚的戰略佈局作用一下子就顯現了出來,要打,就得先挑刺頭,先打難打的,剩下的那些,也就沒膽氣再蹦躂了。
也因此,
已經連續多年用兵的燕國,雖然國內和晉地都遭遇了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但至少對外用兵的步伐終於停歇了下來,同時,來自外部的威脅,至少在數年內,是不會再出現了。
這一段平靜期,
除了恢復連年征戰所帶來的巨大虧空以及眼下滿目瘡痍的財政和民生局面,
還能有一個用途,
那就是權力的交接!
在熊麗箐和柳如卿的伺候下,鄭伯爺開始著甲。
老田在奉新城,
所以自己不用擔心什麼“狡兔死走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