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主上。”
………
雪海關那邊的鄭將軍那兒算是暫時塵埃落定了,
但受制於路程距離,
望江之戰的風,
才剛剛吹回燕國。
燕國,上至朝堂諸公以及陛下,下至平民百姓,都在期盼著前線的結果。
就像是一道重頭菜,在上來之前,吊足了你的胃口。
先是望江慘敗,大家鼓著勁兒,想要復仇;
緊接著是靖南侯不聽旨意,先後死了幾個傳旨太監,依舊沒動,等好不容易靖南侯動身前往前線了,前線那邊又是好一陣沒什麼動靜。
熱血這玩意兒,是持續不了多長時間的。
當時間慢慢地被堆疊之後,人們的耐性,就開始逐漸被磨去,取而代之的,則是焦躁和不安。
失敗一次,大家其實都能接受;
但要是再失敗第二次,問題,可就真的大了。
各種猜測,開始自坊間流傳,什麼樣的說法都有。
甚至於朝堂上,也有暗流在湧動。
不過,
在燕皇直接下令抄了一個侍郎的家後,朝臣們在明白了陛下的態度後,才安穩了下來。
那位侍郎好死不死地,居然上書勸燕皇小心靖南侯仗著手掌東征大軍,人又在穎都之際,直接和楚人野人談和,在三晉之地自立!
你可以說這位侍郎是純粹站在姬家站在陛下角度去思考問題的,也可以說他是在做一場政治投機。
畢竟,從靖南侯拒不接聖旨那時開始,明眼人都嗅到了,靖南侯和陛下的關係,那曾經三個人領著鎮北軍靖南軍騎兵進入皇宮大內的鐵三角,
不再那麼牢靠了。
但燕皇到底是燕皇,
他不是那種可以被讒言所蠱惑的皇帝,
那位上書的侍郎被抄家流放,
本人則在流放途中遭遇了劫匪,被殺了。
天知道如今大燕這幾年頻頻興戰事,都快到了連搞破鞋的有傷風化的人都要被抓去從軍的地步了,又哪裡來的劫匪?
且好死不死地非要襲擊流放大臣的隊伍?
但陛下就是用這種很清晰的態度和決絕的姿態,告訴自己的臣子,他信任田無鏡,仗怎麼打,是田無鏡的事,他不會在後頭指手畫腳。
但儘管如此,
明面上的風,被壓住了,
但暗流,則依舊在洶湧。
馬踏門閥,清除了一大批門閥勢力,但想要絕對地將他們在**上和精神上消滅掉,也近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幾年來,種種強行集權的手段下,所被壓制的怒火和不滿到底有多恐怖,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