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方面,沒人會質疑他,也沒人敢質疑他。
各路將領在接到各自軍令後,馬上回營,聚兵的號角聲在各個營寨內響起。
每一路兵馬,是合聚是分,走什麼線路,該如何行進,遇到問題時該如何應對,靖南侯都一一做了吩咐。
雖說沒諸葛武侯事先給錦囊妙計那麼誇張,但靖南侯用兵向來喜歡以抽絲剝繭地方式來破局,麾下各路兵馬也要做到如臂使指。
聚兵是在深夜完成的,冉岷扛著自己的旗幟,站在自己所應該站的位列之中。
一般來說,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很少在晚上進行,一來會使得人心惶惶軍心浮動,二來,夜間調動很難做到令行禁止。
但此時的燕軍,各部都在嚴整有序地集合、開拔。
所謂的強軍姿態,強,就強在這裡。
冉岷翻身上馬,在前方校尉的帶領下,自己所在的這百多騎開始出營。
前方的同僚部隊已經在鋪設渡江事宜,稻草、木板甚至是鎖鏈這些,都是提前就準備好了的。
畢竟中間停歇了這麼久,戰事也沒徹底開啟,大家總不可能真的啥事兒都不幹。
渡江的位置,正對著玉盤城,也就是上一次望江之站大皇子所率中軍渡江的地方。
對岸的楚人應該探測到了這裡的異樣,不過,楚人並未派出兵馬來阻擊燕軍渡江。
因為封凍的江面大大降低了燕軍渡江的難度,同時此時又是黑夜,你派出大軍在岸邊阻擊的話,很容易讓從上下游其他方向渡江過來的燕軍給包餃子。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楚人已經將玉盤城打造成了最為堅固的在城池堡壘,早就做好準備讓你燕人來攻城了。
你要來,那便來唄,看你燕國鐵騎下馬蟻附攻城你心疼不心疼!
因為沒有楚人的阻擊,所以渡江進行得很順利,前頭部隊渡過之後,冉岷所在的這一部也很快地開始跟進。
為了防止意外,大家都是下馬牽著馬匹走過冰面的,馬蹄上包裹著破布,再加上冰面上本就墊著東西,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打滑,同時,鐵鏈的固定,也能將萬一出現冰層斷裂的情況時傷亡降到最低。
等到冉岷渡過江後,其所部則被派往到了玉盤城上游位置,開始列陣。
冉岷扛著旗幟,一絲不苟,雖然知曉外圍肯定更早地佈置出了哨騎,但他還是極為警惕地環視著四周。
他曾走過車幫,也算是跑過江湖了,自以為江湖水深,時不時地得防備著別人劫鏢,但一直到真正上了戰場上才知道,再詭秘莫測的江湖,也無法營造出這般壓抑肅穆的場面和氛圍。
不斷地有傳信兵賓士軍陣之中,傳遞著來自上方參將的新命令,冉岷所部也因此調整了幾次位置。
前方的玉盤城上,火把林立,顯然,這一覺楚人也是睡不下去的。
冉岷留意到,在自己後方,有民夫和輔兵正在搭建著臨時營寨。
而在自己前方,則有好幾支規模上五千的兵馬疾馳而過。
吸取了上次左路軍失敗的教訓,這次燕軍渡江後,最先做的,不是攻打玉盤城,而是將戰場空間給擴張出去。
哪怕是將玉盤城給囊括進去,也不以為意。
足夠的戰場空間,對於以騎兵為主的燕軍而言,實在是太過重要,無法奔跑起來的騎兵,其機動性和靈活性比之步兵還不如。
黑夜的關係,不僅僅可以使得敵人很難及時掌握情況,就是身處大軍之中的冉岷,也不是很清楚這次到底渡江了多少兵馬。
心裡估算了一下,到這會兒,應該不下五萬了,且大軍還在繼續渡江,源源不斷。
冉岷作為一個執旗兵,他是沒資格去接受什麼上峰軍令的,但他也明白,靖南侯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一場大的。
冉岷所部屬於警戒的軍陣,這是為了防備城內楚人忽然殺出或者是外面野人忽然引兵來攻,這支兵馬,是隨時要做好出擊應戰準備的,為後方提供掩護。
等到天剛剛亮時,新的命令下達,冉岷所在的這一部和周邊其他警戒兵馬開始後撤,後撤入營寨的北側,沒有進軍寨。
照料戰馬的照料戰馬,吃早食的吃早食,自是沒功夫埋鍋造飯的,都是事先準備好的乾糧,外帶一人一塊風乾醃肉。
這不是奢侈,而是真正要開仗之前,士卒必須得吃點肉食,一來肉食扛餓,二來幹過苦力的人都清楚,這肚子裡沒油水兒沒鹽,幹起活來整個人都沒勁兒。
不過,雖說沒有埋鍋造飯,但還是有燒熱水,熱水裡放了一點兒鹽。
冉岷吃得很快,然後發現身邊的袍澤則吃得很慢,這些人吃飯時,沒有踏踏實實坐在地上的,都是跪坐,同時上半身挺直。
雖說前方有後續兵馬接替了自己先前的警戒位置,但大傢伙還是都做好了萬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能迅速起身上馬迎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