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靖雖說一口應下了張鴻懿之請,委其為洋務大臣,但聽到“弘武堂”三字時,此刻卻又屬實有些後悔。
弘武堂,乃是張鴻懿於非常之時,採取的非常之法設立的非常之機構。
六十年前,神聖日曜帝國大軍壓境,張鴻懿臨危受命,受任洋務大臣,總領一切對西洋的政務,軍務,財務,掌管一切人力統籌調配,並有權建立一切相關的對夷組織和機構。
當年朝內雖尚有仙術舉世無雙的兮陰真人,但奈何帝國自古真人(先天性魔法使用者)數量便多於天朝。
其真人仙術和仙法之力雖遠遜兮陰真人數階,但架不住帝國由十數位真人分別率領裝備新式槍炮的陸軍、艦船從多個方位一齊進攻。
因此為了應對帝國軍真人,張鴻懿提出並建立了弘武堂,以招攬並培養武學奇才或內力深厚的修真者。
弘武堂是由朝廷設立,但卻是用來招納非官方人才的機構。
弘武堂不是從軍隊行伍之間選拔人才,而是廣下海貼,直接從整個天朝屬內、五湖四海招幕能人異士。
招募條件唯才是舉,且來者不拒。
無論貴賤,無論出身,無論你是名門正派,還是江湖左道,亦或曾為盜賊劫匪、響馬綠林;不管你是白丁淨戶還是戴罪之身俱皆過往不究。
只要是身懷異能者,本領高強者,只要願意保家衛國,願意殺賊擊夷者。則均可參加選拔——弘武大選。
弘武大選以擂比武鬥選才,沒有武舉考試的弓馬騎射環節,這種選拔方式雖俗套復古,但勝在簡潔速效,受眾性強,傳播性廣,效率出眾。
透過大選的能力出眾者,一律編入弘武堂,並賞千金封伯爵,幸得大選的第一名或者日後於沙場立功者更是可賜戶封侯。
九州才俊數不數勝,四海諸屬國,亦是能人異士輩出,因此建弘武堂,確實能收常規之法未有之奇效,確實可以廣納天下英豪。
此法雖為一妙措,但也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弊端,也正是因這一弊端的存在,朝中多有大臣籍此來詰難張鴻懿及其屬臣。
這弊端即為雖然可以據此來應對帝國的真人,但設弘武堂為了最大限度的取才任能,首先要能接納江湖門派,甚至雞鳴狗盜之輩,而這些幫派綠林之流,其組織存在的本身大多都屬違禁犯法,其個人身上更是也多少沾染著人命和血案,所以此舉無異於大赦天下。
這樣就難免會有些為了逃避罪責的人去參加弘武大選,這也就意味著濫竽充數者將會數不勝數。
且於天下州郡,鄰邦諸國聚集而來的大選參加者,可謂是龍蛇混雜,牛驥同皂。
如此泥沙俱下選拔出的人才,自然是良莠不齊。
窮兇極惡之輩、身染五毒犯下殺戒之人、修為雄厚為非作歹之人、出身名門妄自尊大之人、三教九流應有盡有。
所以說從管理統籌這一層面上來說,這從根本上就是一個巨大漏洞、一個巨大難題。
之前的弘武堂堂主便是張鴻懿本人,堂中全員直接對張鴻懿負責。
張鴻懿也是經過使用了一系列狠厲的手段和佈置了獎罰嚴明的制度,這才慢慢降服弘武堂中大都是桀驁不馴、目高於頂的彪客們,且最終竟完全鎮住了弘武堂中來自四海八方的所有堂眾。
這種介於官方和非官方的機構,為張鴻懿提供了大量人才,他也藉由此培植了一大批勢力,太師的私家軍由此而生。
以致於弘武堂發展到後期,使得張太師在朝內朝外皆是乾綱獨斷,權勢熏天。
弘武堂吸引來的人才的質量自然大多是溫凉不等,但是往往正是在這些性格古怪各異、來自民間江湖中的奇異之士中,得以出現少數極其璀璨的異才,得入張鴻懿之眼,併成功馳騁於沙場,大放異彩乃至於建立不世之功勳。
甚至張鴻懿之前的副官,一位半步真人——鴻葉。
便是自弘武堂天下大選中摘得頭魁,取得桂冠,從此被張鴻懿關注。
加上鴻葉本身便武德並舉,才貌雙絕,此後更是得到了張鴻懿的青睞。
鴻葉遂得以伴時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九州總兵的張鴻懿左右,屢建功勳,一路提拔升遷,終以女兒身受封驃騎將軍。
然而功成名遂後的鴻葉,卻並沒有選擇接受授土封侯,而是繼續安於參軍副官之職,繼續追隨張鴻懿。
也正是因為她沒有功成身退而隱,選擇常伴張鴻懿左右,以致於後來跟隨張鴻懿在海外收復屬國失地時,二人終遭暗算。脫離了隊伍遭遇圍攻堵截——這是幾近十位真人參與的暗殺獵頭行動!
鴻葉雖為半步真人,修為深厚,可畢竟不是真正將內力完全提煉為仙法之力的真人,因此她只得獻祭自己,燃盡神魂與帝國真人同歸於盡,才得以護得張鴻懿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