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聽了之後,沒有開口,對於這種事情,他們也沒有什麼要說的。
張義因為還有用到他們的地方,這很快就將自己情緒收斂起來,詢問茶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茶商說了之後,張義明白兩件事,一是賽孟嘗的貨比他這邊好,二是賽孟嘗的本錢比他低。
張義讓茶商離開,這一次就算了,希望這些茶商能夠準備好雨前茶,不要讓自己再次失望了。
茶商離開之後,卻有了別的想法。
臘月十七,賽孟嘗擺過年酒。這是益安府的特有的風俗,在過年前,擺下酒席,招待親朋好友。
這一次賽孟嘗不是請了親朋好友,而是那些茶商。
茶商接到拜帖之後,除了幾個人因為是張家的人,不方便去,其他都去了。
當天茶商到了之後,受到了賽孟嘗的熱切款待,賽孟嘗最大的一門本事就是自來熟,不管是誰,和他聊上幾句,就會覺得他這人是朋友,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晚宴的時候,賽孟嘗讓戈廣牧為眾人敬酒賠罪,這些茶商都連說不敢,有人直接說明了,這商場如戰場,明刀暗箭,只要不是下三濫的手段,都可以用。
茶商走南闖北,早就磨鍊出好性子,他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因此這種小事就此揭過。
賽孟嘗等筵席散了之後,對著眾茶商說了這一次的目的。
他希望茶商能夠供應茶葉給他家,他可以用在原本的價格上提高一成。
茶商們沒有立即回答,一個茶商告訴賽孟嘗,這他們經常和張家做生意,這若是為了一點錢,就放棄了張家,傳出去也會被人笑話。
賽孟嘗告訴他們,張家已經是窮途末路了,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茶商他們何必在一棵樹上待著呢?
茶商聽了之後,還是沒有回答,賽孟嘗對著他們說:“這麼說吧,那麼三成如何?”
賽孟嘗說完,茶商等人點點頭,沒有再說話了。
賽孟嘗對著他們說:“諸位,這做生意,講究的是信用二字,我們立下書契,以三年為期。你們看如何?”
茶商自然願意了,他們還擔心賽孟嘗弄垮了張家,將價格壓低。
有這三年,每次能多賺三成,三年之後,就算不再販賣茶葉,也足夠他們用度了。
賽孟嘗和他們寫了書契,這些茶商保證,他們的茶葉只賣給賽孟嘗,絕不會賣給張義。
賽孟嘗與他們在歃血為盟,這件事就算成了。
這件事傳的很快,張義在十八中午,就知道了這個訊息了。
在賽孟嘗設宴的時候,張義就知道賽孟嘗打什麼主意,但是這些茶商會背叛這麼快,是他沒有想到的。
接下來,因為他茶葉不太好,原本的顧客都離開了,他為了對抗,只能將價格壓下去,他不相信,賽孟嘗沒有銀子,還敢和自己鬥下去。
而賽孟嘗那邊卻沒有降價,賽孟嘗還是原價,但是生意還是欣榮。
張義瞭解到這個情況,思索了一番,才發現自己想岔了。這冬片基本是達官貴人才會買,至於一般老百姓,都是買的春茶,因為春茶便宜,他們一買就是一年的用。
就算張義將價格給壓倒最低,也就是老百姓來買,絲毫不影響到賽孟嘗。
他知道,這一次張家的茶葉事業是否能繼續下去,就看春茶了,自己只要能熬過去,那麼就可以反擊了。
張義期待著春節的到來,而林紹聞這邊卻是惶恐。
三年的時間已經到了,林紹聞不管考功如何,都可以高升,回到京城。
但是林紹聞卻不願意回去,他想到了建文公主,總是有些惶恐。
葉時熙也察覺到了他這情緒,安慰他,建文公主若是嫁來之後,自然會聽他的話。
林紹聞對於這個說法,心中不相信。
不過這件事躲是躲不過去的,臘月初九,聖人下了詔令,讓林紹聞回京。
林紹聞因為想回家過年,也只能快馬加鞭,在臘月二十八進入到京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