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說到這裡,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繼續說:“就說你分的那點田地,賣出去也不止五十兩了。這是你厚道,這才讓你哥哥壓著你了。”
惠先生聽到自己妻子這麼說,辯白了幾句,對著周氏說:“這兄弟之間,何必算的這麼分明,不管怎麼說,這五十兩銀子,都是因為我欠下的。”
“好,你欠下的,那麼好,不如分家了,到時候債也平分,你看你大哥願意不?他就是想用這五十兩銀子將你拴在一起。這若是真的過不去了,他怎麼不說分家。”
惠先生聽到這話,沉默了。按照書中教導,這兄弟兩人之間應該恭敬,這分家是萬萬不可。
但是如同他妻子說的一樣,這若是不分家,豈不是自己吃虧。
他心中天人交戰,難以決斷。
這時候他侄兒太極挑著蔬菜來了,對著惠先生說:“二叔,這是我家新摘的,父親大人說給你嚐嚐鮮。”
惠先生聽了之後,接過了菜餚,讓太極坐下來一起用膳。
等到太極離開之後,惠先生對著周氏說:“這件事還是少談,大哥對我們不錯,而且如今我還在坐館,若是有人知道了,告訴戈家,說我不能為人師表,到時候辭退了,豈不是雞飛蛋打。”
“你這個人,就是心軟,一點小恩小惠,就把把你給收買了。”
周氏也懶得說這件事,不過第二天惠先生離開之後,她將束脩給裝進了罈子裡面,埋在後院裡面。
到了三月份的時候,周氏正在家中縫補衣服,她幼弟周行進敲門,周氏開門之後,詢問周行進來幹什麼。
“二姐,我們又不是什麼外人?就算你和姐夫學成了道學先生,這書上也沒有說不可以讓自己親弟弟進來吧。”
周氏不願意接待周行進,是因為周行進這個人從小不學好,好吃懶做,在周氏出嫁之前,就無所事事,也不幫忙父母做農活。
不過畢竟是親弟弟,還是讓他先進來。
周行進見到了三才,笑著說:“這就是外甥吧,給,這算是一點糖錢。”
說著,拿出一點碎銀子給三才,三才有些猶豫,周氏連忙說:“還不謝謝你舅舅。”
三才笑著收下了,周氏對周行進說:“三弟,你這些年發財了?”
“發什麼財,不過運氣比較好而已,姐姐,你還記得我們隔壁那個李牛娃吧。”
周氏點點頭,說這個李牛娃倒是聰明,聽說入了學。
“不錯,他是入了學,還是一個二等秀才,那周財主見他是一個讀書人,於是將自己女兒許配給了他,還給了他一家綢緞鋪。他讀書人自然不好去經營,只好讓兄弟我去幫忙。兄弟我這個人,你是知道,若是做農活,那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不過這經商,還是有點頭腦。”
周氏對於這個話還是相信的,她這個弟弟倒是心靈,鬼點子多,若是真的在綢緞鋪營生,那自然可以賺些銀子。
周氏見周行進氣派了,自然也改觀了,詢問周行進來這裡所謂何事?
周行進詢問了周氏的情況,然後對周氏說:“這幫別人,終究不如自己做,這些年來,我倒是認識了不少了財主,也是不愁銷路。至於買綢緞,我也已經聯絡好了。”
周氏沒有回答,聽著周行進繼續說:“二姐,你應該知道,這賣綢緞多賺錢,一年下來,至少上百兩銀子。”
“那麼弟弟你此次前來所謂何事?”
“你知道的這個本錢很大的,我如今還差一點銀錢,大概二十兩,若是姐姐你可以借給我,我保證明年還你一百兩銀子,這二十兩本的,八十兩的紅。這還是我們兄妹之間,其他人,可沒有這般好事了。”
周氏聽了之後,詢問周行進一些綢緞的事情,周行進應答如流,周氏心中想著,這銀子藏在這裡,到時候會被惠先生拿去還債,不如那個自己弟弟做聲音,賺一些錢財。
財帛向來動人心,周氏於是去後院將罈子挖了出來,然後取出二十兩銀子,對著周行進說:“孩子他舅,這個可是你的外甥命錢,你可要好生用。”
“二姐,你說什麼,我如今沒有孩子,這外甥就是我的親兒子了,這自古以來,只有坑外人,哪有坑自己一家人的。說句不好聽的話,就算那些殺千刀的,也不會害自己一家人。”
周氏還是讓周行進寫了借據,然後藏了起來。
這件事周氏也沒有提,只是等著。
這春來秋去了,到了臘月初九,惠先生下學回來,正在喝酒,自己的大哥到了。
大哥到了家裡,惠先生連忙讓他坐下,惠先生說:“老大,你怎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