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薛樂為人就是老實許多,做學問很刻苦,佈置的作業,他完成的最好。
陸通最滿意就是王水仙,冰雪聰明,舉一反三,很多字自己沒有解釋,她就已經明白了。在三個月前,王水仙讀詩經,還發現了叶韻的問題。
這樣一直到了恭明七年春節過後,陸通讓這三個人到了自己的書房。這書房是知縣拜訪幾次之後,王員外送給陸通的,陸通倒是沒有拒絕。
進入到書房,陸通對著三人對著他們說:“你們三人訓詁音韻字義的根基已經有了,現在我要傳你們經世濟民之道,讀書人有三個方法治理天下,最下便是德刑,曹有三策,宋有十答。太祖高皇帝查百代之法,制《大虞律》。人臣得之,可為循吏。吏治清明,百姓富足。”
“這第二便是禮運,以禮執行天下,人臣得之,可為賢相,小康大有,治世昇平可得。”
“這最高的便是洪範,洪者,大也,範,規範。這是讀書人所知最大的治世規則,人主得之,奠萬世基業,定千載江山。人臣得之,致君堯舜,移風遠古。”
三人看了看對方,薛樂最先開口說:“先生,我想學德刑。”薛聲想了想好奇的說:“先生,我想學洪範。”
陸通搖搖頭,解釋說:“你的心性不適合學洪範,你學禮運吧。水仙,你聰慧異常,我管你骨骼,乃是大富大貴之人,我朝科舉不分男女,你或許能中一個女狀元也不一定。”
陸通說完,交代三人下午放學之後到書房來,而且自己傳授的不允許告訴自己父母,三人點點頭。
接下來的時日,三人上午和同學一起學習經書,下午就由陸通私自傳授他們治世之道。三人也慢慢的變化著,薛樂不時的找薛安國要地契田書這些東西,有時候要聽集裡的人講述縣令判的案子。
至於薛聲,反而沉悶下來,整天不是看書就是寫東西,薛安國見薛聲安靜下來,心中高興萬分,也不多打擾。
至於王水仙,還是一如往常,沒有什麼出格的舉動。當然薛聲兄弟知道,王水仙所學已經超過他們想象了,陸通所知道的,自己所感悟的,全都傳授給了王水仙。
學生開始學論語的時候,陸通教他們學的是朱注論語,而這三個弟子除了學朱注,還有學何晏注。
在薛樂兩人兄弟離開之後,陸通對著王水仙說:“你可知道學而三句何解?”王水仙恭敬的說:“弟子不知。”
“學而時習之,學到的事情要在是適當的時機去用,習我在第一天就已經給你們說了,今天我要傳你時,孟子有言,素王,聖之時者。易經一書也是講時,易經對於占卜沒有用處,那是古人將多次占卜得出的結論而編纂而成,學易不知時,就算是沒學了。”
“這個解釋和古注不同,無論曹學還是魏學,都是假聖之學,自從曹武帝之後,獨尊聖學,建立學校,功名利祿之路一開,聖人學問就壞了,歷代註解家不過借聖人之書,行自己之道。而我將傳你真聖之學,為萬世制憲。”
王水仙在一旁靜靜的聽著,待陸通停下來,詢問說:“老師,你曾經說過曹儒家法師法相傳,一人獨治義經,去古未遠,源有依據。而且曹儒的講究疏不破注,注不破經,何來假借?”
“源頭的確有依據,然而你忘了,曹儒治《春秋》五家,治《易》四家,《禮》有大小戴,《詩》有齊魯韓,《書》有古今文。諸家嘈雜,何家得聖人真意呢?欲要解經,必須以經解經,註疏皆只能參考。聖人弟子編纂《論語》,其中真意只有在論語之中求。我且問你,何為好學?”
“學而不倦,這算好學嗎?”
“不是,論語有言,不遷怒,不貳過。這才是好學,聖人講究用,你讀書能培養出你德行才算好學,若是讀書只是記住上面的文字,不過兩腳書架。”
“接下來這段時間,我每天會花半個時辰來教你論語。”
陸通交代完畢,接下來的日子就開始教授王水仙論語。
王水仙也不時的發問,師徒在相處的時候,陸通想到自己求學的時候,自己第一次聽到老師教授《論語》的時候,汗流浹背,只覺自己以前的書白讀了。
春去秋來,寒暑轉換,陸通在薛家集又過了十一年了。
這十年可是發生了不少事情,在恭明七年冬,聖人因病駕崩,諡號惠皇帝,廟號英宗。太子登基,第二年改元延慶。
延慶過了十年,聖人又改年號為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