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想讓奉王早點死的事情,諸位大臣都心照不宣,到時候大司衡不過也象徵性的出兵營救一下,最後奉王死了,上表表彰一下就是了。
奉王明知道這個情況,還敢這麼玩,李大牛也不知道奉王到底在想什麼。
李大牛思索不出來,準備放棄的時候,周山就來找他,讓他一起去奉王府一趟。
李大牛心想自己和奉王無親無故的,為什麼要去呢?周霖鈴也問了,周山無奈的說:“王府來人說的,妹夫也要去,妹妹你不會認為我會害我的好妹夫嗎?”
周山不說最後一句話還好,說完之後兩個女子都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周山,周山乾咳一聲然後說:“好妹夫,別廢話了,走吧走吧。”
李大牛無奈的和周山坐著馬車前往王府,周山對著他說:“妹夫,你應該知道的,奉王這一次舉動,剛才範世民找人傳話給我,讓我好好探聽,奉王到底有什麼打算,我不好旁敲側擊,就只能靠你了。”
李大牛心想自己果然被周山給坑了,不過自己也心中很好奇,想知道奉王到底是怎麼想。
進入到王府之中,因為周山是駙馬的關係,省去很多繁文縟節,等奉王到了之後,他們跪下行了大禮,奉王說無需多禮,坐下就是。
等李大牛他們坐下,奉王憂心忡忡的對著他們說:“這次本藩找你們前來,是想告訴你們,這一次本藩要死守封地,全春秋大義。若是上天憐憫,留本藩一條性命,自然極好,若是本藩死在亂賊之手,九泉之下也不會愧待歷代昭穆了。這次來,主要是交代山兒你,三月奉廟之後,好生待郡主,告訴她無須為本藩之死而傷心,本藩死得其所,毫無怨言。”
周山自然出言安慰,說王爺不用說的這麼悲傷,王爺吉人天相什麼的,就算逆賊也加害不了。
說完這些套話,周山再次懇請奉王前往到豐城前去坐鎮指揮,說如今平妃沒有到,奉王就是豐城的主心骨,如同聖人親臨,千萬要保全這萬金之軀。
奉王搖頭說:“本藩心意已決,陛下封本藩在此,本藩就要死守此地,不能退讓須臾。”
周山聽到這話,目光輕微示意李大牛,李大牛自然開口說:“王爺要全春秋大義,自然是極好的,不過小的斗膽,不知道王爺有何妙策守護此地?若是無良策,不過空喪性命,這又是何苦呢?”
奉王聽到這話,義正言辭的說:“本王所憑就是一股守土衛國的浩然之氣。本藩還有兩萬家奴,三千食客,足以禦敵,若是不幸身死,也是天命盡了,不過這世上真的有長生不滅的人嗎?與其苟且偷生,不如慷慨赴義。”
李大牛心中暗罵這老狐狸就在這裡瞎吹,不過這樣看來這個老狐狸的準備很充足,有絕對不死的把握。
李大牛隻能讚歎奉王真是正氣凜然,逆賊見到之後一定心生愧疚,不敢輕易冒犯。
接下來雙方就開始了各種言不由衷的話語,奉王一直強調這是春秋大義,李大牛知道沒有說破,這春秋大義就是君王死社稷。這一個藩王是沒有資格談這個大義的,最多就是殉國全節。
周山也假惺惺的幾次勸著,讓奉王以天下蒼生為重,不能待在這麼危險的地方,不過這勸說絲毫誠意的都沒有,李大牛在一旁聽著都想笑了。
雙方互相瞎聊了一段時間,奉王才說有事告辭,讓他們回去吧。周山再次勸了一遍,然後嘆氣裝作愁眉苦臉的離開這裡。
這一次兩人騎馬離開,在策馬的時候,周山罵著說:“這老狐狸真是狡猾,他到底有什麼底氣,敢呆在奉王府裡面抗擊大軍。”
李大牛想了想,奉王怎麼看沒有很大的必勝把握才是,這軍隊也沒有,只有那王府還算有點防禦,
李大牛想了想,告訴周山,奉王會不會假死,就是找一個替身,這個替身殉國之後,然後等到賊人被消滅了在偷偷的出來,反正到時候就說黃天庇佑什麼的,這個沒有多少人追究,也不敢去追究。
周山覺得李大牛說的倒是有道理,這個也不太危險,可惜的就是那些家奴和食客要死了,奉王一個人假死就是了,不可能讓太多人假死,這人一多,就容易洩露風聲。
李大牛說這個食客倒是小問題,核心的肯定會先離開,到時候奉王只要說不連累這些食客,食客自然會先離開。
等到亂賊平定,奉王出來了,這群食客再次回來,就算自己受良心折磨什麼的,反正要回來的藉口很多,到時候只要奉王不介意,哪有還有人敢多嘴。
周山點點頭,對著李大牛說:“這個可真歹毒,我若是稟告了範世民,這假死就要成真死了。”
周山說到這個,然後停住說:“這件事還是你和範世民說吧,我實在很難出口,無論怎麼說,他都是我岳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