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國公慢慢的解釋說:“你這孩子,實在太像你曾祖了,當初父親大人隨軍參加南國大戰,母親多次勸阻,說此戰廟算少,勝少,敗大於勝,兇勝於吉,而父親大人卻堅持要去,我那是雖然還小,但是還記得父親的眼神和你一樣,高傲而堅定。你們都傻,傻。”
襄國公說到這裡,思念亡父,淚如泉湧,蘇婉清連忙上前,安慰襄國公說:“祖父,節哀,節哀。”
襄國公勉強吸了一口氣,止住眼中的淚水,勉強一笑的說:“老夫也是老大不小了,怎麼會這麼不知體統,在你們兩個小的面前說著說著就哭了,真是讓你們見笑了。”
李大牛他們自然說沒事,讓襄國公節哀,不可哀傷過渡傷了身體。
襄國公再次說:“很久沒有說這件事了,婉清,你可知道你曾祖父為何而死?”蘇婉清搖搖頭,告訴襄國公自己只知道曾祖父死在蕩山,具體就不清楚了。”
“好孫女,你記住了,當初孝直太后決定突圍的時候,你曾祖父是可以跟隨孝直太后一起離開的,但是你曾祖父他說,蘇家沒有敗而逃之人,於是和那群將士同進退,最後死在蕩山之中,這是蘇家的傲骨,當初先祖在監獄的時候,曾經有舊部想要營救的時候,先祖決絕不離開,說寧願朝廷辜負自己,自己也不會為了活命而連累天下蒼生。先祖一生征戰,知道這戰爭一起,多少家庭會毀在上面,自己不能以一人之死,讓天下蒼生遭劫。”
蘇婉清點點頭,說這一點自己在陳書裡面看到,自己為有這樣偉大的先祖而感覺到自豪。
李大牛見襄國公說到自己的家事不由送了一口氣,自己的婚事總算了結了。
襄國公囑咐蘇婉清無論是女兒之身,都要記住列祖列宗高尚的品德,讓這個品德世世傳下去,不能辱沒了先祖。
蘇婉清點點頭,說自己一定會記住的。說完這些,襄國公才看著他說:“你們還沒有吃過午膳吧,吃完再離開吧。”
李大牛心中知道拒絕不了,就只好陪著襄國公一起吃午飯,至於蘇婉清,回到後院陪著自己的祖母嬸嬸這些吃飯。
吃完之後,襄國公再次對著他說:“老夫能夠看出來,婉清其實挺喜歡你的,只是你如今功未成名未就,才會推辭。不過這樣也好,等你為朝廷立下大功,老夫在向陛下上奏,讓聖人親自下詔賜婚。”
李大牛聽到這話,真是哭笑不得,這件事怎麼到現在還沒有結束,這襄國公還能看出蘇婉清喜歡自己,怕是看花眼了,他想著等到離開這裡,蘇婉清不罵死自己就算開恩。
見李大牛沉默,襄國公再次說:“怎麼,莫非你認為老夫沒有這個能耐嗎?要知道陛下能夠建極御宇,老夫也算出有功。”
他連說自己不是這個意思,然後說這種事情還太早,不如等幾年再說。他看著襄國公,突然隨口說:“大人,你是要監視奉王殿下嗎?”
襄國公聽到這話,先是一愣,然後走到李大牛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說:“有些事情看破不說破。”他心想自己真是多嘴,怎麼將這話說了出來。襄國公然後說:“大牛,你倒是有心了,穿著故國衣冠來見老夫。怪不得婉清喜歡你,你外表雖然憨厚,但心思敏捷,是個可造之材。”
李大牛聽到這話,愣住了,什麼故國衣冠,他過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這衣服壓根不是什麼公卿服,而是陳國的舊裝。這個他自然不好說什麼,只是說自己感懷蘇元方的事蹟,心生敬佩,於是穿了這個衣服,本來還有一些的擔心襄國公還不滿的。
襄國公聽完,笑著說:“有什麼不滿的,我一個孫子就叫君陳。”李大牛說:“咦,難道不是典出尚書《君陳》(偽古文尚書一篇)嗎?”
襄國公點點頭,好奇的看著李大牛,李大牛連忙說:“這是霖玲告訴我的,昨天我告訴有人叫君臣的,這有沒有人叫父子的,霖玲笑我沒有學問,這君陳是尚書的一篇篇名。”
襄國公也不在多說什麼,和李大牛1隨便聊著,不知道是不是襄國公起了疑心,談話的時候不時說幾句典故,李大牛也小心應對,簡單就對上,複雜就故作不知。
談到下午的時候,襄國公要去休息的時候才對李大牛說:“你的學問還算不錯,多和你家娘子好好學,這國朝以學問取士,你日後目不識丁的話,在朝廷上會吃很大的虧,有些官員罵你的話,你也聽不懂。”
李大牛連說是是,準備離開的時候,得知蘇婉清也要一起離開,不由暗中說倒黴,看來這一趟是少不了被罵了。
和馬車一起離開這裡的沒有多久,果然聽到蘇婉清大聲喊著:“大笨牛,你給本姑娘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