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牛想不通也不多想,到時候周霖鈴願意告訴他的話,他就聽,不願意說,自己也不管了。
“本來老夫是想請你到府上說話的,但是丫頭肯定不願意回來,所以我們就在這裡談話了。”
李昌吉詢問李大牛是否讀過書,李大牛自然否定,說自己也就是在私塾的時候讀口歌,外加里長教自己寫字。
李昌吉看著李大牛,語重心長地說:“書是要讀的,素卿告訴我,你這個心機深沉,看樣子是天生聰慧,如同你這樣的人,若是不讀書,修養身心,日後會成為一個禍害。”
李大牛就納悶了,這周霖鈴的母親,怎麼看人這麼準,李大牛心想就算羅代福那種老狐狸,初次見到自己,也不會有這個印象。
看著李大牛沒有回答,李昌吉換了一個說法說:“當然,我讓你讀書,也是希望你能和丫頭琴瑟和鳴,若是不讀書的話,你們談論起來,豈不是對牛彈琴。”
李昌吉說道這個成語,看了看李大牛,忍不住笑了起來。
李昌吉笑了一下,然後再說李大牛若是願意,李昌吉可以讓李大牛在國子監讀一年書,到時候想要當官他也可以幫忙找一個閒差,若是不願意的話,就學周霖鈴的父親,當一個笑傲山林的隱士。
李大牛說自己自幼看到書就頭疼,所以只能謝絕了李昌吉的好意了。
李昌吉也沒有強求,對著李大牛說:“既然是這樣,老夫也不強求了,林九疇的摺子我看過了,你的一些想法的確不錯,若是真的能夠辦成,也是國朝的一大幸事。當初林九疇想要舉薦你到地官府,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不願意了。”
李大牛說自己的確不願意當官,這當官的基本很難辦正事,尤其是自己所負責農學這一方面的,這個要親自去田地之間勞作,這才能有進步。
李大牛也想到了一件事,他告訴李昌吉,自己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修建一所農學,專門傳授農業方面知識的學校。
雖然龍魏兩家是合適的人選,但是畢竟人少,這發展一門學科,不是靠著一兩個人就可以成的。
李大牛把龍魏兩家商量的方式給說了出來,李昌吉一邊聽著,一邊動手在那裡記著,等到李大牛說完,李昌吉對著李大牛說:“你是真的沒有讀過書嗎?”
李大牛說自己真的沒有讀過書,不過這些事情,他是和他們當地幾個秀才商議出來的。
李昌吉點點頭,然後開始寫奏疏了,李昌吉不愧是大學士,寫奏疏的確很快,一刻鐘不到就寫好了,然後交給李大牛,讓李大牛謄寫一份。
這是李昌吉習慣了,作為大司農,他處理奏章或者寫奏章的時候,基本就是先用草書寫一份,然後讓屬下慢慢在用楷書謄寫一份。李昌吉認為這樣效率高上了很多。
李大牛不知道,只好抄寫了一份,而李昌吉還在那裡寫著東西,等到李大牛抄寫好之後,李昌吉拿出自己的印章蓋上,然後將自己寫的和奏疏收入懷中。
李昌吉對著李大牛說:“所謂丞相無私事,本官也沒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此告辭了。”
在離開的時候,李昌吉拿出一張銀票,對著李大牛說:“丫頭雖然不是嬌生慣養的,但也算是大家閨秀,這銀票你收下,給她買一些衣著首飾吧。”
李大牛說這好意自己心領了,自己若是不能讓自己妻子享福,那還當什麼丈夫。
李昌吉沒有多說什麼,先回去了。
周霖鈴前來詢問李大牛,沒有出什麼事情吧。李大牛笑著說:“他乃是當朝丞相,怎麼會為難我這個小民呢?”
周霖鈴點點頭,欲言又止,最後才開口說:“相公,等我們成婚之後,我在和你說吧。”
李大牛點點頭,讓周霖鈴不要多心,自己也隱藏了很多事情,而且自己的事情更不方便和周霖鈴說,所以自己能夠理解周霖鈴的心思。
第二天,李大牛和周霖鈴在逛京城的時候,聖人在御花園裡面召見了李昌吉。
聖人對著李昌吉說:“你摺子上的事情,到不想是你李豐城能夠提出來的。”
“微臣不敢隱瞞,乃是微臣半子提出來的。”
李昌吉將李大牛的事情說了一番,聖人對著李昌吉說:“你這女婿,朕倒聽人提起過,朕也覺得他是一個人才,只不過他名不在縉紳錄上面,你們又不舉薦,朕的確很難給他一個當官的機會。”
李昌吉也說了,李大牛沒有讀過經史,也不會寫文章,若是當地官府任職,只怕會引起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