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多聞也沒有多感嘆,接下來他要做的事情很多。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安撫狄人的大臣,免得他們這裡前腳才走,這些狄人後腳又亂起來了。
林多聞沒有出面,這件事他交給了陳求準去做,並且告訴陳求準,這一次一定要約束軍紀,哪怕他們吃一點虧,也不能激起民變。
陳求準說明白下去處理這件事,至於錢度,林多聞讓錢度去打掃戰場,無論是敵是自己這邊的,都要入土為安。
安排好之後,林多聞親自寫了奏疏,一封送給大皇子,一封送給聖人。
然後林多聞就喝了參湯,前去躺著了。
陳求準帶了幾個親信挨家挨戶去慰問,對於那些因為家主死了之後,少爺還小的,陳求準也按照狄人的習俗,尋找了可靠的人來主持,等到這人長大之後再來繼承這個位置。
大戶人家也不需要陳求準對可憐,倒是那些小民,尤其是被糟蹋之後的姑娘,陳求準也不好要求她們做烈女,而是儘量安排婚事。
陳求準做事儘量做到公正,雖然他在吏治水平上不如陳秋石,但是這個不是什麼大問題。
奎光八年正月初六,林多聞奏疏到了聖人的案几上,聖人御覽之後,大喜過望,哈哈大笑著。
看著聖人失態,平妃走了過來,詢問聖人因為何事而開心,聖人將奏疏給平妃看了之後,平妃對著聖人說:“沒有想到叛亂這麼快就平定了,真是天佑大虞,天助聖人。”
聖人點點頭,說自己也沒有想到會這麼順利,聖人看了看平妃,然後對著平妃說:“這件事果然林泉早就有準備,否則的話,也不會這麼容易就平定。”
平妃說如今這麼大的功勞,自然應該按照功勞行賞,聖人說是,於是讓雅妃寫了聖旨,讓林紹聞他們班師回朝。
至於狄人王庭的事情,聖人準備讓武國公來處理。畢竟武國公在雲歌府多年,對於雲歌府的情況瞭解多。
這道聖旨擬好,內臣就前去雲歌府宣旨。
這內臣前腳才離開京城,後面京城人的都已經知道了。
最大的功臣是林多聞,於是林多聞被封為前將軍,加封定亂侯。
至於賞賜,眾人都沒有多在意,無非就是武器和錢財一些。
在眾位大臣都在懊悔沒有機會和林多聞出徵的時候,作為正主的林府反而十分平靜。
尺意樓之中,聶雲鳳看著林冰梅,詢問林冰梅說:“冰梅,你真的要這麼做嗎?”
“如今兩位兄長都已經功成名就,可以維持父親臉面了,那麼我身上的膽子也可以交下來了。”
林冰梅說到這裡,看著聶雲鳳說;“在最先和散人你在一起的時候,我當時還不知道,我會出家,但是這些年來,反而出世之心更加濃厚了。”
聶雲鳳聽了之後,摸著林冰梅的頭,對著林冰梅說:“或許你和我道有緣,不過日後就只能清心少思,不知道你是否能過得慣。”
“散人,如今這世上的女子,何嘗不是如此,這些年來,我的生活和青燈古佛有何區別。”
林冰梅的話,讓聶雲鳳無法回答,如林冰梅這樣的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比起尼姑來還不自由。
林冰梅也說了,到了道觀之中,她可以繼續看書,研究學問。但是嫁人之後,她就只能相夫教子了。
“但是冰梅,你若是入了道門,那麼你滿腹才學,就只能說給清風明月聽了。”
林冰梅對於這個問題,倒是沒有什麼想法,她說自古才女不少,遠勝於她也大有其人,但是多是隻能留名,留下文集作品的少之又少,而如今她的文集能夠藏之名山,而且自己也參加修撰了兩朝實錄,已經是古之未有了。
能夠做到這一些,她應該知足了。而且讀書並不是為了功名利祿這些,其中自有樂趣,用李翰林的詩來形容,那就是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林冰梅說自己不求神仙術,只求讀書地,如今呆在家中,總是難免會有婚姻之苦。
聶雲鳳本想勸說林冰梅,這婚姻是大事,若是不嫁人的話,會遺憾終身,但是她想到了自己一輩子也沒有嫁人,於是對著林冰梅說:“冰梅,既然你不後悔就是了,我只是擔心你母親會不願意。”
“母親也是一位坤道,我能看的出來,她不想步入紅塵之中,只是因果相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