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戰爭已經無法避免,那麼接下來就是應對之策了。
尚天良對於這件事就幫不上什麼忙了,就是林多聞和陳秋準說。
狄人多是騎兵,而虞朝要應對就是以騎兵應對騎兵,否則全是步兵的話,在雲歌府那茫茫的大草原上面,步兵根本抓不住敵人主力,被狄人給放風箏。
陳秋準的建議就是先守城,左賢王若是要作亂的話,必定會想要想辦法振奮士氣,雲歌府是狄人的大本營,林多聞帶著軍隊前去,這人生地不熟,若是遇到了水土不服,到時候軍中戰鬥力下降,被狄人找準了機會,那豈不是吃一個大敗。
這左賢王來攻城的話,到時候只會損兵折將,到時候他們就可以趁勝追擊,一舉功成。
林多聞說若是左賢王不攻城怎麼辦,他只要守住王庭,豎起反旗,若是朝廷不早早剿滅,必然會讓左賢王氣焰囂張。
陳秋準說若是那樣的話,那麼朝廷大軍只能想辦法和左賢王來一場大的會戰,否則左賢王在前面跑,他們在後面追,最後人疲馬乏,反而受害。
林多聞有一些疑惑,說雙方都是跑著的,朝廷人困馬乏,難道左賢王計程車卒不會嗎?陳秋準說這些狄人向來又遊牧為生,自然可以經過長途跋涉。
“伯爺,若是真的追逐起來,我建議還是能夠聯絡到狄人各部,許他們以重利,讓他們當我們的耳目,或是幫我們攔截,這樣我們才能在茫茫草原之上,形成一道羅網,將左賢王給困在其中。”
林多聞說是,陳秋準希望得到雲歌府的地圖,林多聞委託夏官府的人,也得到了這一張地圖。
看著地圖,陳秋準開始謀劃起來,告訴林多聞在什麼地方攔截,什麼地方露營,聯絡那些部落。
最後陳秋準給自己找個計劃叫做四面張網,十面埋伏。
當然這也是老計策了,當初對付小金山雲家的時候也是如此,不過那四面網只是比喻,而這個張網是實在的。
在六月底,聖人召見了林多聞,對著林多聞說:“朕希望你一個月之內平定狄人這一場叛亂,若是拖延到冬季,只怕會更難了。”
林多聞說是,聖人詢問林多聞有什麼對策,林多聞將陳秋準的對策說了出來。
聖人和平妃看了之後,平妃對著林多聞說:“這個計策倒是不錯,只是這不過是紙上談兵,若是左賢王不按照你的想法來,你又應該怎麼對付呢?”
林多聞說若是左賢王不按照這樣做的話,那麼自己也會隨機應變,絕不會守株待兔。
聖人點點頭說:“說的不錯,這兵是活的,不是死的,這一次雖然是大皇子為主,但是我已經囑咐他了,全力配合你。林多聞,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了。”
林多聞說不敢,聖人讓他先下去了,然後看著地圖說:“按照林多聞說的,倒是可以在入冬之前,結束這一場戰爭。”
“臣妾倒是不這麼認為,臣妾認為這一場戰爭恐怕要等到明年開春之後了?”
“嗯?是嗎?”聖人看著平妃,有一些疑惑的看著平妃。
平妃對聖人說:“聖人,戰場上面瞬息萬變,一切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聖人說是,他說若是入冬之前,不能結束的話,那麼自己也會下詔,讓林多聞回到城裡面修養,等到開春之後再出擊。
七月初一,朝廷以秋獮之名,以大皇子為主,和林多聞帶領五千騎兵前去卿雲圍場。
在路上,大皇子也幾次召見了林多聞,大皇子身邊倒是多了幾位公子,但是這些公子對於軍事上不熟悉,於是林多聞和大皇子見面的時候,這些公子也沒有說什麼。
大皇子對林多聞有好感,因為林多聞每次被召見的時候,對於軍事回答都應對如流,好想真的精通一樣。
實際上是尚天良混在了大皇子的護衛之中,大皇子和幾位公子商討問題的時候,尚天良都記下來,然後告訴陳秋準,陳秋準於是就將答案准備好,讓林多聞前去回答。
林多聞對於這些倒是過目不忘,不過就算忘了,也沒有多大問題,大皇子和幾位公子都不知道。
大軍行動的速度很快,原本一個月的路程,二十三天就行完了。
大皇子他們的大軍到了黃龍城,這雲歌府知府和總督都連忙跑了過來,行禮之後,知府就告訴大皇子,這左賢王已經反了。
大皇子雖然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個結果,但是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還是一些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