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風虛是朝廷剿滅過的,如今賢妃又沒有下懿旨,說風虛可以在此傳承。這風虛是福是禍還說不定,若是事一件禍事,我們前去之後,豈不是白白送死。”
陳秋水聽到這話,早就有了應對之策,告訴他們,如今風虛掌門有一把神劍送給了林紹聞,到時候林紹聞將神劍送上去,這樣的功勞,朝廷就算不會賞賜,也不會加害。
而且飛雲宗都沒有事情,聖人還親自賜飛雲掌門封號。
陳秋水說道這裡,告訴他們,這自古以來就是富貴險中求,若是連這點危險都怕的話,那麼想要出人頭地,不如做夢比較快。
陳秋水也不在多說,離開這裡。
陳秋水回去之後,也讓跟著來的邙山弟子前去散播訊息,假裝自己要參加風虛,爭取一個功名富貴。
這樣果然有效果,萬二很快得到了數十人前來拜師,萬二看他們也不是大奸大惡之人,申明瞭一下門規,然後等考察一段時間,就將他們收為弟子。
萬二這也是半路出家,對於清規戒律知道的不多,這樣反而方便他收徒,畢竟這些人又非是誠心向道,若是門規太多的話,反而會讓他們失望。
幾天之後,林紹聞在擂臺上的時候,有僕人來說,會賢院那邊又來人了,林紹聞於是只能先離開,然後讓管家來判斷。
到了會賢院,林紹聞看到了一箇中年秀才,這人見到林紹聞,連忙行禮,說著打擾林紹聞。
林紹聞沒有在意,和中年秀才寒暄了幾句,才知道這個中年秀才是從益安府那邊遠道而來,林紹聞詢問這位中年秀才來南都所謂何事,中年秀才拿出一本書來。
林紹聞看到書名《萬寶全書》這四個字就有一些不悅,這萬寶全書不在四部之中,比起來,更加為下。因為這萬寶全書寫的都是一些生活的常識,比如怎麼寫書信,什麼時候耕種,還有一些簡單的解夢之類的。
這書沒有地位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這文章不雅,文字多用俗體字,這是書生所鄙視的。二是因為這類書基本都是割裂他書而成,誇張一點說,無一字是作者所書。
這書也不是為士林準備的,而是農工商這三民準備的,所以地位也不高。
林紹聞見這秀才將這書遞給自己,認為這個秀才是譏諷自己不學無術,自然不悅。
這個中年秀才連忙解釋,告訴林紹聞,這個書是自己寫的,但是礙於自己沒錢,所以不能大量印刷,他希望林紹聞能夠出錢,幫忙印刷,這若是賺了錢,自然是林紹聞的,若是不賺錢,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林紹聞翻看一看,發現這本書倒是又一些特殊,一般來說,這種書是沒有圖的,畢竟要控制成本,常常印刷成兩欄來節省錢財,自然不會加上畫了。
除了這些圖之外,林紹聞見裡面蒐羅倒是十分齊全,日用萬物都有記載,自己以前看過的幾個,都沒有這個條目多。
林紹聞在這之中,看出這個中年秀才學問倒是不錯,至少在雜學之中不錯。
林紹聞沒有立馬答應,說自己先拿回去看看,等到有了決定,在告訴這位中年秀才,
中年秀才也留了自己的住址,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林紹聞。
林紹聞也留下他用膳,等晚上回去之後,林紹聞找到了建文公主,將這一本萬寶全書遞給建文公主。
建文公主花了兩天來看這本書,看完之後告訴林紹聞,這種書自己找了幾本書店有的對比,發現這人不只是摘抄,還有修訂考量,寫這一本書的人,算得上博學多才了。
林紹聞說這樣的話,那麼這一本書應該印刷嗎?建文公主點點頭,告訴林紹聞,這對小民來說,這麼一本書比起十三經更加有用。
有建文公主這一句話,林紹聞也到了會賢院,找到了中年秀才,告訴中年秀才這個好休息。
他也詢問這位中年秀才,這種書為什麼要修訂。
中年秀才告訴林紹聞,他屢次落第,這已經失望了,無意之中,看到了一本萬寶全書,他翻閱一看,覺得錯誤很多,這文人的毛病犯了,於是就開始校勘起來。
原本他以為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像是農學這一方面,他完全不懂,只有翻閱農書和請教老農。
這有事做起來,時光真是悄然而逝了,等他弄好這本書,這人已經到了中年。
林紹聞見他說的輕鬆,想到這其中的辛苦,肯定是自己想不到,心中對這一位中年男子有有了一絲敬意。
林紹聞讓中年男子在這裡等著,然後讓人請來書商,讓書商印刷這書。
書商看著帶插圖,告訴林紹聞,這種書若是帶插圖,那麼成本就太高了,很多時候賣不出那麼多份,最後只能虧本。
林紹聞說自己這麼印刷,就是為了方便大眾,不是為了圖利。
書商也覺得自己失言了,於是籌備這件事。
等到書商校隊好底本,林紹聞將這一本書還有一封奏章遞送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