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林泉正在國子監考校學子,一位博士突然來到,在林泉耳邊說:“祭酒,有要事,請借一步交談。”
林泉到了後堂,只見這位博士拿出了一本書來,遞給林泉。
林泉開啟一看,臉色都變了,這書全是反駁程朱力學的,而且用語十分不恭敬,說程朱是名教罪人云雲。
林泉詢問博士這書是什麼地方來的,博士說這是祥雲府一個老秀才呈現給聖人的,聖人也沒有說什麼,就讓人送到南都來了。
聽博士這麼說,林泉對著博士說:“這乃是儒之賊也,應當懲戒,以正視聽。”
博士聽了之後,對著林泉說:“他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小臣斗膽,認為毀書便可,懲戒大可不必。”
林泉搖頭,告訴博士:“這謗先賢,毀正道,非是常罪,不應該就這麼算了。”
博士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讓林泉回摺子。
林泉知道聖人的心思,於是寫了一個回折,這人的過錯十分大,應該先讓縣官將人關押,然後當著眾人的面宣讀他的罪名,然後在以小杖懲戒。至於他家中的書,一律焚燬。
林泉寫完摺子,心想這人的是真的蠢,這種書自己寫了來看就算了,竟然還遞呈上去,那不是找死嗎?
將摺子遞上去之後,林泉等到聖人回信。
這一直到了四月初二,聖人終於回應林泉了,不過聖人不允許林泉修三朝國史,而是林泉修《孝順事實》。聖人希望林泉能夠選出古今孝順事蹟,編撰成書,到時候頒佈於百官學校,讓官員學子效仿古人。
林泉心想這種書基本沒有什麼用,信這個,無非是一些愚笨之人,忠厚之人,就林泉觀之,朝臣哪個不是嘴裡說著孝順,實際上沒有幾個人念著哀哀父母。
不過聖人要修,他也只能修,他到也不是一個人弄,而是讓監生幫忙,反正這也是學習的機會。
這種小書修的很快,在監生的努力之下,三個月就完成,一共選舉了一百零三人的事蹟,大約三萬字不到。
遞上去之後,聖人就讓人印刷出來,送行天下。
孝順事實林泉也得了一本,他拿到家中,陳菁菁好奇地看了看,最後覺得無聊,也不看了。
八月十五中秋之後,林泉再一次被六皇子召見。
六皇子又是單獨和林泉在一起談,六皇子開口詢問說:“林泉,我不明白,這天下安寧之術,是否真的有。”
林泉告訴六皇子說:“殿下,天下安寧,無非就倉廩足,若是天下蒼生有活路,自然可以長治久安。”
“倉廩足過於泛談,林泉,你且為我相信說說。”
林泉說是,第一件事,談的是倉廩的事情。
林泉認為,如今應該設立一個專門賑災的倉廩,這豐年藏糧,荒年救災。這倉廩獨立在縣官府衙之外,若非賑濟,不得他用。
這管理倉廩的,可以交給士紳來管理,登記造冊,若是有所差池,一定嚴加懲戒。
六皇子說若是鄉紳來看管,這不是等於羊入虎口嗎?
林泉說這第一也是方便,畢竟這麼多糧食,若是遇到火災,救治不及。或者溼氣浸潤,糧食發黴,那麼豈不是白白糟蹋糧食了。
第二,這糧食放在他們那裡,只要朝廷能夠時不時檢視,那麼就不會有多大問題。
林泉再一次改良自己當初那個社倉的法子,因為那個法子還是有漏洞,就是社倉。
林泉上次構思的社倉,壓力全在民間,若是這民間社倉不夠用,朝廷又當如何。
林泉認為不止民間要設立社倉,朝廷也要設立,這樣兩個社倉,就算災年在嚴重,也可以渡過了。
而且社倉在富饒的地區倒是可以實行,至於貧窮的地方,他們每年都是勉強度日,交了夏稅就沒有餘糧了,如何建立社倉。
如今這一個朝廷,一個民間,相輔相成,也算是完美了。
六皇子聽了之後,對著林泉說:“青苗之法,是否可以再行。”
“殿下,青苗之法,用之得當,自然可行,用之不當,只恐會生出是非來。”
六皇子說從長計議,讓林泉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