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何柔的家,何柔聽到門房稟告之後,匆匆忙忙出來迎接。
何柔對著林泉說:“林巡按大駕光臨,小的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無妨,本官乃是興致來了,冒昧拜訪,還要請子溫兄見諒了。”
何柔只能說著不敢,連忙迎著林泉到了客廳,雙方坐下之後,何柔對著林泉說:“林巡按,此次前來,是小的犯了什麼事情嗎?”
“沒有,只是素來聽聞子溫兄你乃是這麗水城的智囊,於是本官特意來請教。”
何柔哪敢承認,只有謙虛說著不敢當,林泉也沒有多廢話,將趙家的事情說了出來。
林泉說到這裡,感嘆說:“一家人倒是不足為懼,本官只是怕其他人有樣學樣。”
這虞人可是要交納丁銀的,若到時候自己養不活了,丁銀又來催,到時候這麗水城想不生變都難。
何柔聽了之後,對著林泉說:“巡按大人,俗語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小的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講?”
“儘管直言,本官恕你無罪。”
“這城中帶頭的還是奚家,奚景明、奚南明兩兄弟都是知縣,他們兄弟,不說無惡不作,但若是真的激起民變,一定是奚家鬧出來的。”
何柔細數了奚家的大罪,首先奚家在均田的時候,有換田,將自己的薄田換成了良田。這件事城中大多數人知道,只是敢怒不敢言。最後田地到手了,也就聽之任之。
第二就是有錢無理莫進來,奚家判案,不看案卷,看銀券,只要錢到位,那麼理就到了。
雖然沒有鬧出多大的案子,但是不少士紳藉著奚家的光,兼併了不少田地。
第三就是奚夏沒有真才實學,奚夏上任之後,沒有什麼政績,就連最簡單的修學堂,行教化都不行。
林泉聽著何柔這麼說,對著何柔說:“那麼不知道子溫兄,若是你當了這個知縣,又當如何呢?”
何柔就是有這個心,連忙說了出來,第一就是按照林泉的,虞人夷人一視同仁,教化他們相親相愛,若是發生了衝突,自己一定秉公辦理,不會讓他們有怨恨。這當縣令,作為重要的就是不偏不倚,讓民眾無怨。
第二就是修建學堂,延請名師,自古以來,只有知書才能達理,若是不讀書,就不知道名教,虞人也好夷人也好,就任性而為,自然會有衝突,若是能讓他們明白聖賢的道理,那麼民生安樂,也就不遠了。
第三資助學堂那些學力強的學生,讓他們能夠無憂學習,朝廷向來有養士之風,這些人才日後也可以為朝廷效力,為蒼生造福。
第四多講學,以啟發民智,免得這些人再被頤教愚弄。
第五修繕麗水,從麗水開闢支流,灌溉四周田地,要充分利用麗水,而不是就這樣,讓麗水只灌溉附近的田地。
何柔說到這裡,說拿出一張圖,告訴林泉,他算過了,這若是按照他計劃實行,那麼麗水縣城至少能增加百頃良田。
第六,林泉說的流民問題,那就組織這些人開闢山田,麗水縣城附近山中有一些地方土地肥沃,可以當做耕田來重。
當然,也可以種桑,到時候流民養桑也不失為一條生路。
最後,就是勸耕,很多夷人不習慣耕種,要不空著田地,要不就把田地給賣了,這都不是辦法,知縣應該多勸農桑,讓這些人耕種起來。
何柔說完,林泉點點頭,讓何柔寫成奏摺,然後林泉蓋上官印,交給身邊的護衛,拿去驛館投遞。
林泉笑著對何柔說:“若是聖人看到這個摺子,那麼這麗水縣的縣令可就是子溫兄你的了。不知道子溫兄,你是否能夠按照你說的做了。”
林泉知道很多人說的很厲害,文章上頭頭是道,但實際上,做起事來就不想樣子了。
“小的若是做不好,無須大人來找我麻煩,奚家兄弟就會來了。”
林泉一笑,看了一眼何柔,見到何柔穿金戴銀,富貴老爺的樣子,心想這何柔怕也是一個人認錢做理的官。不過這個何柔有些手段,比起奚夏這種只知道搜刮民財的要好很多了。
林泉自己也不是清如水的官員,他自然也不會這麼要求他人,他的底線就是別太過分,弄出大問題了,那就是應該該殺了。
從何柔這裡離開,回到知縣衙門。奚夏好奇詢問林泉:“林大人,不知道趙家怎麼說?”
“還能怎麼說,將事情給推到了何柔那裡,何柔又將事情推到你身上,你乃是本地父母官,應該你去說才是。”
“這何子溫,真是棉裡藏針,他難道不知道,我和他們這些望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去說,他們不但不會聽,到時候只怕反而會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