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囑咐之後,就四處巡遊,他這個巡按,還是要巡遊起來。
不過結果不是很理想,林泉發現祥雲府之中,真是暗潮洶湧。夷人作為戰敗者,自然低人一等。
而那些虞人鄉紳,或是當了知縣,或是協助知縣管理地方,因此有了權勢。
他們可沒有勳貴的限制,可以隨意買賣田地,高賣低買的情況屢見不鮮。
現在沒有生出亂子,是大多數夷人都分了田地,只是小部分人被兼併,而這一群人,因為朝廷的恩典,還不用繳納丁銀。
靖正元年,為了讓祥雲府平定,聖人允許夷人可以免除丁銀。
這夷人不過百萬之眾,是否收納也問題不大,只要他們能夠穩定,對於聖人來說,也是划算的買賣,否則刀兵一起,花費的可不是這一點銀子了。
但是朝廷不可能一直不收夷人丁銀,到時候這些人沒有錢財,又沒有生路,除了造反之外,就別無他選。
林泉也處置了幾個劣紳,把他們多得的給吐出來,然後還直接讓他們割肉。
這樣到了麗水城,知縣已經換成了奚夏了,至於奚春,補了一個冬官府的差,到南都去當差去了。
林泉這一次獨自來到麗水城,心中感慨萬千,想起了那一年元宵。
不過如何懷念,都回不去了。
奚夏比起當年,成熟了太多,留著山羊鬍,穿著儒生衣,倒是有那麼幾分名士之風。
奚夏在大門口親自迎接林泉,對著林泉說:“林大人,舟車勞頓,辛苦了。”
“替聖人辦事,談不上辛苦,明府,裡面請。”
奚夏和林泉到了後堂,雙方行禮坐下之後,林泉詢問奚夏,關於頤教的事情。
奚夏告訴林泉,這件事自己一直盯著,在靖正五年,有一個小子在麗水城收徒,說他得到了頤教教主的傳承。
林泉詢問這件事是真是假,奚夏說自己讓內應探查過了,的確有這件事,這個小子是靖正元年在聖山無意之中,得到了頤教教主的秘籍。
“那麼此人武功如何”
“十分難纏,下官曾經讓縣城之中好手去試探過,沒有誰是一招之敵。”
奚夏說到這裡,告訴林泉,自己也曾派遣官軍去,將這人抓了起來,但是後來麗水城的夷人來縣衙門前告狀,奚夏擔心激起民變,於是就將這個小子放了。
林泉詢問如今頤教有多少弟子了,奚夏說大概上萬人了,只不過這人也沒有和朝廷作對,只是傳授武學,知縣也只能尋找機會,在將這人拿下。
“這件事不能鬧大了,你自己注意一些,你上奏了朝廷嗎”
“下官已經稟告府臺大人。”奚夏自然不敢回稟朝廷,他知道知府也不敢稟告,到時候朝廷真的怪罪下來,知府先背鍋。
林泉看了看奚夏,說自己會稟告朝廷,不過朝廷會理解奚夏的顧慮,不會為難奚夏的。
這也是客套話,若是頤教沒有弄出大亂的話,朝廷自然不會為難奚夏,要是真的頤教作亂,那麼奚夏的項上人頭和頂上烏紗,兩個都保不住。
林泉不在詢問這件事,而是詢問奚夏還有什麼事情。奚夏說沒有了,除了頤教之外,他治下還算民生安樂。
林泉說好,告訴奚夏,自己這一路上可是看到不少士紳,不念聖人仁德之心,逞一己之財之心,兼併土地,欺壓良善。
奚夏聽到這話,也聽出了林泉的含義,告訴林泉,這劣紳倒是沒有,不過有些士紳,因為和他關係不錯,他不好多言。如今林泉這個巡按來了,還有勞林泉去勸說一番。
林泉詢問是誰家,奚夏說是趙家,趙家的問題其實也不嚴重,趙家將原本僱傭的農民,從虞人換成夷人,以此來免除丁稅。
他家倒是剩下一筆錢了,但是那些被解僱的農民一家子就難辦了。
林泉說佃農不是應該養到六十歲嗎奚夏說的確老一輩的已經六十歲了,剩下就和趙家無關了。
林泉說自己知道了,自己會去找趙家談談的。
當天晚上,奚夏設宴,當地士紳都來作陪,觥籌交錯,不少人說,承仁五年林泉來這裡的時候,他們就看出了,林泉不是池中之物,如今果然如同他們所預料的,林泉已經位極人臣,就算三司也未必有他這般顯耀。
林泉靜靜聽著,這時候舞女跳舞的時候,林泉看到一個有些臉熟的人,他想了想,沒有想到這人在什麼地方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