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林泉就忙著講學,這是尤利西斯四世的要求,尤利西斯四世要推崇儒學,首先就是要城中的學者貴族心悅誠服,最好的人選的自然林泉這種大儒了。
林泉經過默歌達的講學之後,早就形成了一套理論,這些西戎學者,基本沒什麼區別,無非帝都的在經院學上比較精微而已。
林泉經過這幾天反駁辯論,四月二十八號早上,林泉心齋的時候,突然洞徹,他將禮經拿了出來,仔細研讀,最後林泉放下禮經,深吸一口氣,奮筆疾書起來。
陳菁菁端著食物進來,看著林泉神寫著,也不敢打擾,將食物放下,等到林泉寫完,放下筆之後,才開口詢問:“夫君,你發現了什麼”
“我今日突然醒悟,這王制乃是為王霸所作,所管不過中原,而禮經所制,乃是大九州,為皇帝所作。凡是西戎種種,禮經皆有所原。”
林泉滔滔不絕地說著,陳菁菁是基本聽不懂,林泉說完,感嘆說:“宣父不愧是萬世師表,西戎種種,也皆有所本。”
林泉興奮的吃完早餐,然後到了學校,將自己所發現的和這些學者所說。
西戎本來就弱於此道,關於官僚體系,他們對中原十分佩服,如今林泉大談這個,正是投其所好。
尤利西斯四世聽說之後,也親自去聽林泉講經,尤利西斯四世聽講完畢之後,對於朕既是天下的理念十分認同。
在下午林泉休息的時候,尤利西斯四世邀請林泉到了皇宮之中,詢問帝王權術。
林泉對於此道倒是頗為精通了,將韓非子給講解了一番,尤利西斯聽了之後,覺得十分貼切,如今他面對的情況,和韓非子說的差不多。
林泉傳授尤利西斯四世法家的學問,也是希望尤利西斯能夠坐穩帝位,免得他們這還沒有回到天山關,這尤利西斯四世就被大臣給殺害了。
除了權術之外,就是三綱五常了,尤利西斯聽得入迷,認為這是萬古不變的至道,可惜西戎沒有學會,否則自己的祖先,也不會被臣下加害。
尤利西斯四世認為忠孝乃是西戎所欠缺的,林泉趁熱打鐵,告訴尤利西斯四世,這西戎散漫,無父無君太舊了,而掌教所宣傳的,違背了西戎神的旨意,他們將皇帝變成自己的,這是十分惡劣的行為。
若是想要天下回歸正道,那麼必須行正道,行正道必須興儒學,這學儒的代替這些教士,告訴治下的子民,讓他們孝順父親,忠於帝王。這些人有了忠孝之心,貴族也會移風易俗,慢慢走上教化之路。
林泉也給尤利西斯畫餅,說什麼,到時候,天下定於一君,尤利西斯的子孫後代,就不用擔心什麼暗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天下臣民,只有順從的份。
尤利西斯想要的就是這個,他對仁愛這些學說沒有興趣,他想要的就是天下臣民順從他。
尤利西斯也說了如今興儒學的困難,這懂儒學的太少了,而且虞朝也不允許他們進入中原。
林泉告訴尤利西斯,只要尤利西斯願意,他倒是可以在安西都護府安排一個弟子,在那裡專門講學,到時候尤利西斯將國中聰慧的人選出來,讓他們去學習,然後移風易俗,不到三十年,到時候儒門大興,尤利西斯也可以乾剛獨斷,天下臣服。
尤利西斯感謝林泉,說有勞林泉云云,最後讓人送了幾件不錯的飾品給林泉。
林泉收下了,尤利西斯也婉言,希望林泉能夠留下來,到時候尤利西斯絕不會虧欠林泉,甚至許諾,要將自己的妹妹嫁給林泉。
林泉謝絕了,雖然呆在這裡,的確比在中原要好,但是尤利西斯這個皇位,未必能坐得穩。帝都守不守的住還是一個問題,到時候帝都被大軍包圍,自己想跑都沒有地方跑。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林泉覺得還是回到中原比較好,只要自己識時務,到時候就沒有多大的事情。
尤利西斯也沒有多強求,林泉告辭回去。
到動身的前一天,襄國公有了一個合適的人選,這個人是他貼身護衛,襄國公曆次出征,他都隨同,也給過一些不錯的建議。
於是襄國公將他留了下來,平妃親自冊封了他將軍,讓他帶著士卒保護帝都。
動身的那一天,尤利西斯四世帶著貴族,親自到黃金門送朝廷大軍離開。
在林泉他們走出帝都大門的時候,林泉轉身向後面看去,看著那正在修繕的城牆,心想他們進入帝都,也算前無古人了,中原的軍隊,第一次進入到西戎的帝國,並且讓西戎臣服。
平妃讓眾人賦詩一首,林泉隨便作了一首絕句。
“六典周官炳揭櫫,輶軒絕域更蒐書。中西律法原同貫,始信荊公太闊疏。”
林泉這是有感禮經乃是為天下所治而寫,不是很應景,不過大皇子倒是寫了一首律詩,讓林泉摸不著頭腦。
“賈論屈騷皆碌碌,楊文馬賦更悠悠。
包羅天地收局,旋轉乾坤定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