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國公立馬讓朝廷軍隊出動,渡河攻打聯軍。
聯軍有二十萬,可是多數心不齊,見到如此前後夾攻,四處是敵人,於是各自為政,不在聽從聯軍元帥的指揮。
聯軍元帥見情況不妙,於是只能北逃,儲存實力。
這一逃走,虞朝趁著機會衝殺一陣,血流漂杵,這鮮血流入河中,匯入庫爾湖,將這個庫爾湖染紅,在夕陽殘照之下,透出一種詭異的美。
林泉和襄國公會面之後,身鎧甲都是鮮血,襄國公對著林泉說:“辛苦你了,這一站,若是沒有你,只怕朝廷就要飲恨了。”
“大人,朝廷有上天庇佑,攻必克,戰必勝,就算遇到小小挫折,不過是一個小小考驗而已。”
襄國公一笑,詢問林泉這一次戰況如何,得知林泉這雜七雜八,竟然有了二十萬大軍,不由感嘆說:“我這一路遇到的阻力最少,可是如今會師了,只剩下五萬人。”
林泉說朝廷精銳不能在損失了,接下來,他們就應該以戎制戎,讓這些戎人互相攻伐。
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擬定策略,然後散發錢糧就是了。
襄國公點點頭,和林泉駐紮在聯軍的大營之中,聯軍這一次敗退,留下了不少物資。
在帥帳之中,襄國公看著地圖,指著南面的速達城,對林泉說:“這個城聽說是學者之城,到了那個時候,林監軍,就要你降服他們了。”
林泉一笑,說自己可以嘗試一下。
等到林泉的主力部隊到了之後,大軍南下,速達城城主直接請降,沒有絲毫猶豫。
寒冬到了,大軍自然駐紮進來,這城中有一百二十萬人,也算一座大城,大軍住進來之後,人還是沒有改變。
林泉在駐紮的第二天,到了這個城的學校,這裡聚集了黑衣大石著名的學者。
這些學者對於林泉這個極東之地來的軍人沒有興趣,但是林泉開口談話之後,這些學者改變了自己的偏見。
林泉雖然不如悅禮華那般精通七術,但是也算有水平的,他談論七術,讓這些學者明白,這個人還是一個學者。
林泉也介紹了自己的學問,樂瓊在翻譯的時候,儘量將林泉給誇大,說他是虞帝國最為博學的學者云云。
看著四周學者好奇的眼神,林泉開始談論儒家學說,這些學者就是從教士的書中有一知半解,如今林泉這個大儒來親自講解,自然不同了。
林泉說到一些生僻概念的時候,樂瓊也不能翻譯,只好音譯。
就算如此,儒家那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還有極為圓滿的心性之學,讓這些學者耳目一新。
這些人的詢問有些太過專業,樂瓊也不方便翻譯,林泉只好去請襄國公的翻譯來。
有這兩人幫助之下,雙方交流順暢了不少,不少學者感興趣的還是虞朝的官職。
林泉將官職一一解釋之後,不少學者感嘆,這個世上竟然有如此完美的國家。
見這些學者有興趣了,林泉也把悅禮華翻譯的四書五經拿出來,這是悅禮華準備會西戎之後,呈給他們掌教的。
林泉來這裡的時候,也就順帶了,如今見到有這個機會,於是就拿了出來。
這悅禮華的翻譯自然比這兩個外行更加懂了,有一個學者看完之後,要了一張宣父的畫像,開始來祭拜。
林泉很高興這些學者能夠接受儒家學說,有這些人幫忙,儒學才更好生根發芽。
如今他作為監軍,自然不好講學,也只能依靠這些土著了。
他相信,西戎這些化外之民,在接受到孔孟之道之後,只會奉為圭臬。
林泉也趁著寒冬,在學院講學,主要傳授古文經學,關於禮制方面。
至於詩樂,林泉認為他們未必會懂,自己也不用浪費時間了。
陳菁菁她們也陪著林泉,在林泉講學的時候,她們二人罕見露出了笑容。
也只有這個時候,寒冷的北風將殘忍給帶走,留下一個太平盛世。
因為這是虞朝第三個據點,襄國公約束了士卒,讓這個城池經過最開始的蕭條,慢慢恢復了往日的常態。
可惜冬天終究會過去,在二月十六,朝廷使者到來之後,虞朝大軍又要出發了。
聖人對於襄國公的功勞大為褒獎,並且預知到了,等到聖旨到的時候,黑衣大石已經再也不是朝廷的對手了,接下來就是繼續西進,打敗白衣大石,在打敗波利亞公國,那麼帝國門戶就敞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