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將此事記下來,等待有時間再去問問,這件事倒是不用急,對於聖人來說,他唯一擔心的就是大量男性流民,這些人若是活不下去,走上邪路,就會給朝廷帶來極大的麻煩。
林泉將信放好,準備休息的時候,樂瓊詢問說:“林公子,邙山弟子又應該從何處而來呢?”
林泉想了一下,告訴樂瓊,明天她可以去城裡找一下,若是那些家境貧困的,可以收來當做弟子,這樣既可以救人一命,又可以傳承門徒。
“他們品性不用考察嗎?”
林泉讓樂瓊自己觀察吧,若是品格不錯,在收入門下,若是偷雞摸狗,壞了心性的,那就不用理會了。
樂瓊說難道不可以讓他們來讀書,改變心性嗎?
林泉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且如今這是邙山第一批弟子,不可不慎,若是有什麼害群之馬,如同傳燈一樣,會玷汙邙山的威名。
樂瓊沒有再說什麼,看了看林泉,林泉一笑,讓她早些休息吧。
正月十六,學生陸續已經回來了,林泉也沒有講課,而是讓他們抄書,抄寫這阿學禮翻譯的書。
這些書,林泉不想拿去書局刻印出版,畢竟有些有違聖學,而且這是術,沒有必要讓其他士子知道。
林泉讓他們抄寫的時候,也要用心去想,去思考其中的道理,若是有不懂的地方,大可以說出來。
其中很多人問的就是托勒密的《至大論》,這書涉及到計算七政執行,很多士子都不太懂天文數學,看著一頭霧水,林泉也不是很明白,只能和這些學生討論起來。
他們聊到了傍晚,林泉勉強摸到一些門道,但是說要懂,還早得很,於是林泉在晚上休息的時候,將自己的疑問給寫在信裡,希望阿學禮能夠解答。
翌日,在其他學問上,學生有是迷惑不懂,林泉也解釋不清楚,只好又寫信。
一連七天,在學生的發問之下,林泉有些問題倒是決絕了,但是某些問題還是不明白。
林泉將這些問題給寫成了一本《戎學答問》,準備到時候直接寄給阿學禮,讓阿學禮統一回答。
當然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術方面的,如同西戎的智慧學,還有經院學,林泉讓弟子無須知道,他堅持清遠侯的看法,這西戎有術無道,比起孔門所傳,不過是雕蟲小技,無須多談。
這二月的時候,聖人回信了,聖人對於林泉的軍鎮建議就只有一句,祖宗之法,非十倍之益不可輕易。但是租賃官田,聖人倒是允許了,到時候會下詔天下,凡是脫賤籍而無田地者,皆可向衙門租賃。一畝良田,收糧一斗,桑田綢半匹。這個說高也不高,一畝良田至少能收一斛,家裡有幾丁,租賃多少畝。
聖人最後說,這個法子,仁皇帝已經有了想法,只是因為朝臣反對,也就只有丁銀能實行。
林泉心想,若不是知道仁皇帝有這個想法,他也不會上奏。他的法子不過是在仁皇帝基礎上新增了,讓這一部分田租落入到廂軍糧食之中。
林泉能肯定聖人會乾剛獨斷,一意孤行。
如今朝廷要向西戎動兵,這都是要糧食銀子的,聖人必須要想辦法,在六府之外,另外拿出一部分錢糧來支援李海玉的大軍。
林泉想要的,也是因此設立軍鎮,解決虞朝現在最大的問題,如今看來,聖人是不願意了。
除了這一封信,還來了一個西戎教士,這人說自己是阿學禮的學生,在中原也待了二十多年了。
他名字叫悅禮華,這一次前來,是聖人的旨意。
阿學禮當時也不敢回信,於是將信給聖人看了,聖人說這樣太麻煩了,不如讓阿學禮找一個精通戎學的,直接去桐山書院,也不用這樣千里傳書。
林泉大喜,將自己寫的《戎學問答》給拿了出來,讓這個悅禮華看看。
悅禮華看了之後,也一一解答,林泉聽了之後,恍然大悟。
這樣談論到華燈初上,悅禮華解決了五六個問題,對著林泉說:“林山長,早就聽聞你是朝廷最為博學的人,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我算什麼博學,不過倒是你們這些和尚厲害,到了中原之後,很快就能記住這些典籍,這一點讓我十分佩服。”
“林山長,你可知道記憶宮殿?”
林泉自然搖搖頭,悅禮華告訴林泉,這是記憶方法,悅禮華告訴林泉,他是否能記住自己的這個書院。
林泉點點頭,以他的記憶,想要記住自己房間很簡單。
悅禮華讓林泉說出客廳之中的東西,林泉一一說了出來,悅禮華笑著說:“就是如此了,大人若是將這些物品換成聖人的話,那麼豈不是就可以了。”
林泉一愣,但是想了想,倒是有一些道理,然後悅禮華說:“我們就是在心中建立了十三經殿,這周易殿,有六十四卦分佈,十翼在牆上,需要的時候,就進入周易殿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