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四,洞真子又來找林泉,說是赤霄派已經來人了,不知道林泉什麼時候有空,林泉說他要等初十的沐假,才有時間。
洞真子自然說好,告訴林泉,如今他們就在京城的純陽觀之中等著。
林泉讓洞真子先回去,自己到時候要去,會告訴他。
初五下午,林泉就被召見,到了賢妃所在的含貞宮。
林泉行禮之後,賢妃對著林泉說“林泉,洞真子找你去純陽觀,你準備如何解決他們赤霄的事情。”
“啟稟娘娘,小臣本不應該代庖此事,奈何洞真子道長,和小臣有親戚關係,小臣也沒有辦法,還請娘娘恕罪。”
“這件事,讓你出面也好,本宮沒有責怪你的意思,只是林泉,希望這件事之後,洞真子能好好掌管赤霄,不要在鬧出這些笑話,讓他人看笑話了。”
林泉說是,自己一定會轉告洞真子,讓洞真子不會再犯這個錯誤。
林泉這話音才落,一個內臣就到了宮外,求見賢妃,賢妃讓內臣進來之後,得知是聖人召見林泉,這個內臣前去崇文館,得知林泉到了此處,於是就前來這裡。
賢妃對著林泉說“既然聖人召你,那麼你就先去吧。”
林泉離開之後,到了三五齋,見聖人怒氣衝衝的樣子,心想自己沒有什麼地方得罪聖人吧。
聖人見林泉到來,對著林泉勉強一笑,讓林泉坐下。
“聖人,不知道憂心何事?”
“林泉,你看看這些公文,真是氣死朕了。”
聖人將公文給丟在地上,林泉看了一看,明白聖人生氣什麼,這些公文都駢四儷六的,基本廢話一大堆。
聖人對著林泉說“朝廷自從高皇帝時候,就已經下令了,嚴禁華麗,而這些大臣,總是不聽,林泉,朕且要你,為公文立下規矩,讓百官從今以後,不要如此了。”
林泉思索了一個時辰,這才對聖人說了,關於奏章公文的一些要求。
第一點,忌晦澀。
林泉說,如今有些讀書人,寫文的時候,就喜歡用偏僻的典故,或是令造新典,這用來寫文章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用來寫奏章,那麼就讓聖人為難了。
林泉在陳朝的時候,此風最盛,當時文人誇耀學問,就喜歡用生僻之典,讓陳朝皇帝看的十分頭疼。比如說某個大臣,皇帝允許一個官員秋天後入京來見自己,但是寫批文的翰林學士非要做一個“當俟蕭蕭之候,爰堪靡靡之行。”
這幾個字傳出之後,被傳坐笑談,而到了如今國朝,五六百年後,還有官員犯錯。
第二點忌粗心。
林泉說,如今寫公文的人,有些學問不好,寫的內容就很粗糙,這樣就給了很多人空子。林泉對於這個太熟悉了,師爺這些人靠著公文上這個模糊來活人命或者害人命的。
林泉提到這裡,舉了一個例子,有一群強盜入門殺人搶劫之後,被抓獲了。他們的親戚就拿錢給官員,那個官員收了錢之後,就把卷宗上面“盜供糾眾自大門入”的大字改成犬字。
於是本來罪重的明目張膽,最後到了後面,成為小偷小摸,這罪名就減輕了。
這是活命的,還有害人命的,魏朝的時候,有人被屈打成招,寫的是二十人,最後縣官因為舊恨,將二變成五,這樣就多陷害了三十人。
第三點忌模糊
林泉說,如今公文,因為引經據典太多,容易讓內容模糊起來。這麼說也可以,那麼說也可以。這樣就讓一些奸小,鑽了空子。
比如宋朝的時候,有個大官,喜歡責罰人,有事沒事就杖部下,宋帝看不過去了,於是讓大官的屬下監督這個大官,凡是杖了十杖以上,就要上報給宋帝。
結果這個大官,每每就打這個屬下七八杖,不超過十杖,這個屬下真是有苦難言。
聖人聽到這裡,對著林泉說“此事不得不慎重,奸邪小人,就是這麼亂了朕的江山。”
聖人說完,讓林泉繼續,林泉也繼續了。
第四點,就是忌生硬。
任何文章都忌諱生硬,雖然百官是下,聖人是上,但是聖人的回折若是太過生硬,會讓臣下不舒服。雖然臣下不敢說什麼,但是心裡總是有怨氣。
若是臣下用生硬的話回稟聖人,那麼聖人自然會龍顏大怒。所以這公文不應該太過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