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永原本想著年震山察覺了,於是就告訴他們一聲。既然沒有察覺,劉思永也就懶得惹麻煩上身。
劉思永到了麗水城外,找到襄國公的行營,劉思永進入轅門的時候,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到了帥帳前,只見襄國公穿著戎裝,坐在案几面前,在他前面,有一群人在那裡排隊,似乎說著什麼,襄國公在那裡聽著,一個幕僚在那裡記著什麼。
劉思永排在最後,若是有人來,劉思永就讓出位置,就這樣等到夜幕降臨,行營點燃了火把。
這時候離去的人,襄國公就讓一個人士卒拿著火把,送著他們離去。
劉思永走上前,襄國公看到他,倒是有些吃驚,詢問他有什麼事情。
劉思永將手諭拿了出來,襄國公看了之後,神情恢復正常,邀請劉思永進入帥帳之中。
雙方坐下之後,襄國公詢問說:“林學士,不知道此次前來,有何指教。”
劉思永連說不敢,告訴襄國公自己是奉了聖人的命令前來協助襄國公平定祥雲府。
“既然林學士了,不穀也算可以放心了。”襄國公說完,嘆氣一聲,告訴劉思永,如今祥雲府差不多已經要完成改土歸流了,但祥雲府還沒有平定下來,不少土司暗中搗亂,雖然沒有生成大亂,但是給地方上的治理也造成了巨大麻煩。
最讓襄國公頭疼的是兩件事,一是遊民,二是土司供養的武士,這些人常常出手,刺殺當地知縣,這短短一年之中,祥雲府有了七個知縣死於非命了。
這些武士來無影去無蹤,襄國公想要調集軍隊剿滅,但是查詢不到蹤跡。
聽完襄國公的抱怨,劉思永沉默了良久,怪不得朝廷還派遣自己前來,他思索了一陣子,對著襄國公說:“大人,此二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關於流民,應當安撫為主。關於刺客,應該以剿滅為主。至於安撫流民之策,應當朝廷出米糧,供其老幼,使老有所終,幼有所養。”
“此事不穀也有如此打算,但是供老養幼,錢糧從何而來?”
“朝廷從土司那裡得到不少錢銀,只需十一,就足夠供養。這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襄國公聽到這話,露出了為難之色,這從土司得到的金銀,是要交給朝廷,如今襄國公可不敢隨便做主,用來賑濟流民。
劉思永也知道襄國公為難什麼,對著襄國公說:“若是大人為難,這件事就由小生寫奏摺告訴聖人。”
“有勞林學士了,學士這一封奏摺,真是祥雲府萬民之福了。”
“此不過人溺己溺而已,流民之事,卑職和大人談著容易,實際上救濟起來,實在還有不少難處。”
襄國公點點頭,告訴劉思永,這萬事開頭難,只要朝廷能夠允許賑濟,其他事情都是小問題。
劉思永繼續說第二個問題,對襄國公說:“不知道大人身邊是否有武藝高強之人,能夠借小的一用。”
“前些日子,聖人倒是派了幾個禁軍護衛。”
“不知道大人是否能允許讓這些護衛和卑職一起離開呢?”
襄國公點點頭,答應了劉思永這個請求,劉思永知道襄國公有蘇夫人護著,性命自然無憂。
接下來襄國公讓那些禁軍護衛進來,對著禁軍護衛說:“這是天策府的林學士,有要事用到你們,你們就聽後他的調遣吧。”
這些禁軍護衛自然知道天策府以為著什麼,連忙行禮。
最後襄國公設宴,這一次劉思永沒有看到陳玄霜,不過他也沒有在意,心想自己見到陳玄霜,被陳玄霜認出來,也是一個麻煩。
第二天,劉思永再次換了衣著,這一次打扮更加華麗,頭上戴著玉冠,身上穿著綢衣,佩戴容臭,一眼往上去,就是標準的公子哥。
襄國公也送了劉思永的一匹好馬,這馬是紅棗馬,神駿不凡,性格倒是溫順,劉思永騎上去,倒是沒有什麼問題。
劉思永不知道這匹馬是聖人送給襄國公的,於是沒有客氣就收下了。
這人靠衣裝馬靠鞍,馬鞍也是鑲金帶玉,看上去就是一件寶物。
劉思永和襄國公告辭之後,幕僚也有些不滿,認為送這樣的好東西給劉思永,實在是暴殄天物。
不過襄國公只是一笑,沒有說什麼。
劉思永和七位護衛離開這裡,到了麗水城,這進入麗水城自然引起了城中眾人的注目,大家都好奇這人到底是什麼來歷。
劉思永走到客棧之前,讓一個護衛去告訴客棧老闆,這客棧他們包了,讓其他客人讓出來。
這客棧老闆見劉思永不好惹,讓小二挨著挨著去勸,客人離開之後,劉思永留下銀子說:“留著,等小爺回來在來住。”
劉思永接下來去了下一家,還是老樣子,讓這裡面的住戶出來,然後留下銀子,繼續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