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思含淚,低著頭對著劉歆說:“謝謝,謝謝你還是這麼信任我。”
“我如今還是很奇怪,這麼多年了,聖人,你,我們三人還是各自在一角,誰也擠你不打到誰身邊去,不是嗎?”
魏思思沉默不語,不知道應該回答才好。
八月二十三,南都外的慶壽山上,太子站在山頂,對著是南都的小冢宰陳四可說:“聖人特地傳聖旨,讓我登上這慶壽山,不知道他用意何在呢?”
“如今太子殿下你建國,聖人要天子你登高山以邈天下,培養太子你氣吞山河,雄霸寰宇的胸懷。”
陳四可見到太子不以為然的樣子,小聲地說:“小臣愚鈍,還請太子殿下開示。”
“我也問過妙儀,妙儀說的不一樣。”
“呵,妹妹和我從來八字不合,沒有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一致的。”
“她說聖人嫌我自幼便是桀驁不馴,如今眼睛更是長在頭頂上。聖人要我來這裡,是要念天地之悠悠,思一己之渺小。這邊是登高以自卑,望遠以謙恭。”
“果然是南轅北轍。”
“聖意難測阿。”太子感嘆著,他這個父皇,自己從來沒有看懂過。
陳四可想了想說:“妹妹雖然看似不通事務,但總能一語中的。或許這也一次,她也猜對了,殿下不妨登高以自卑,望遠以謙恭。”
太子點點頭,準備回到京城之後,就這麼回答。
這時候勤政閣之中,聖人召見了玉琮,對著玉琮說:“德潤,如今有人評論朕對尼山的推崇,行人所未行,言人所未言,歷代帝王都不如朕。尼山的封號,朕已經無法對他加封,所以朕決定追封尼山的五世先人,一律由公爵改為王爵,對於尼山的名諱,要向君主一樣迴避,凡是地名人名為丘者以一律做邱。”
玉琮聽到這話,連忙上奏說:“臣以為過去以中祀祭孔,春秋各一次。不如改為大祀,一年一次。”
“嗯,此議甚好,改中祀為大祀,每年一次,就算在九月二十七日,尼山誕辰日。齊典禮規格,同於高祖誕辰一式辦理。全國禁屠,天下齋肅,如何?”
玉琮五體投地地說:“聖人尊孔興儒,此乃遠釋迦而近堯舜。”
“在朕看來,堯舜孔子無一不是釋迦。大藏經中空是色,般若經中色是空,論語中庸所談事,皆在拈花一笑中。”
玉琮聽到這話,只好說:“南無阿彌陀佛。”
聖人一笑,讓玉琮退下,然後召見了劉秀,劉秀進來之後,行禮說:“臣劉秀恭請聖安。”
“最近祥雲府有火急的軍情,那群逆賊又在鬧事了,你去處理一下,記住,不要犯了陳可法同樣的錯誤。”
“臣領旨。”
劉秀說到這裡,對著聖人說:“臣身受優沃,感激涕零。這一次若是不能平定祥雲府之亂,臣願意永留南疆。”
聖人點點頭,說不用如此,安撫一番,讓劉秀先下去。
等到劉秀離開之後,聖人在御花園之中召見了劉歆。
“罪民劉歆肅請聖人陛安。”
“聽說你常在大牢裡面吟誦正氣歌。”
“不過以正氣驅除邪氣。”
“夏官府之中,何來的邪氣?”
“陳可法不是出入,還要罪民替他援筆伸冤。”
聖人聽到這話,笑著看著劉歆說:“這一段,又可以寫進三朝演義之中了。”
“陳可法自食惡果,就算司馬公再世,也不會為之易一字。”
聖人聽到這話,坐下來,喝了一口茶,對著劉歆說:“你也應該要學學司馬公的精神,不可以輕易易人一字。你吧治平功效無生力,易為治平功效生無力,變惹來了這一場無妄之災。”
“聖人好眼力。”
“朕可是自認眼力不錯,朕若是看了下集六卷,怕是要揪出你一籮筐的芝麻粒來。”
“這下集六卷不是有已經由天策閣魏侍讀獻給聖人了嗎?”
聖人無所謂地說:“這下集六卷,朕沒有看,朕將這六卷燒給了祖宗,讓祖宗見見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君主。”
“哦,那聖人你失去了一個噴飯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