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援軍是分兩股來的。
第一股,是札薩克圖汗素巴第的部隊。
素巴第七個兒子,僅留老小守灶,六子各攜騎兵五百,另有右翼那顏每家出戰騎百人,組成一支七千餘騎的部隊,帶了近兩萬匹馬,浩浩蕩蕩奔過歸化城,直抵元上都。
起初劉獅子收到訊息,命人放行,還覺得有點奇怪,素巴第說發兵萬騎助戰,結果就來了七千出頭。
當然這是好事,劉承宗絕對不是嫌人家派來的兵少。
他這會兒也不缺兵馬,漠北其實都不用派兵,就過來走個形式也就夠了。
畢竟路途遙遠,他正兒八經的藩屬,烏斯藏火落赤、天山衛拉特還不用派兵呢,更別說漠北這種名義上的盟友了。
此次漠北出兵,無非就是在形式上將結盟坐實,避免誤會、增厚感情。
不需要他們跟八旗真刀真槍上去幹。
此次前來的札薩克圖汗部貴族,對元帥府最重要的素巴第的頭號封臣,俄木布額爾德尼琿臺吉。
和託輝特部的首領,是漠北三汗以下,權勢最大的貴族。
額爾德尼過來明顯不是來參戰從徵的,別的那顏至少都帶一百騎兵,就他帶了一堆宰桑官員,攜帶禮物地圖、甚至還領來個泰萌衛小旗官。
額爾德尼尷尬啊。
就在素巴第調兵遣將的時候,他那正積極備戰,準備沼澤解凍了就給羅剎國助拳,發兵去幹泰萌衛呢。
這就是地緣和歷史決定的。
和託輝特部西南是衛拉特聯盟、西北是羅剎,東北東南則是漠北三部。
這個部落,存在的原因就是當年韃靼勢大,著手展開徵服瓦剌的事業,達延汗的後裔阿巴岱征服衛拉特,並派遣兒子什布古岱為衛拉特的統治者。
阿巴岱死後,衛拉特趁勢反抗,殺了什布古岱,恢復短暫自由,隨後素巴第的父親又征服了衛拉特,立自己的堂兄碩壘烏巴什為琿臺吉,作為喀爾喀控制衛拉特的前哨。
和託輝特部就此誕生。
但隨著衛拉特這十幾年越來越強盛、俄國人也在其部落邊界外建立一座座堡寨。
和託輝特部不僅控制不住衛拉特,自身安全也成了問題,就連林中屬民也經常被人派兵奪走貢產。
在這種局面下,額爾德尼選擇與俄國交好,以補給品換取槍炮與支援,平衡越來越強勢的衛拉特。
畢竟他們比誰都害怕衛拉特起來,衛拉特一旦得勢,肯定要先把他們幹掉的。
平衡策略在這些年很有用,直到天山軍在託木河右岸大敗羅剎,奪取託木斯克城,並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將輝煌勝利傳遍整個流域。
西伯利亞變天了。
林中屬民的貢品都他媽不用搶了,一個穿赤甲的泰萌衛旗軍,帶倆扛旗抱鼓的吉爾吉斯兵,騎著馬跑到林中寨子裡,端三眼銃放一聲,質子就帶著貢品自己走出來了。
沒辦法,透過吉爾吉斯部參與託木斯克之戰的首領塔賁之口,人們都已經知道,泰萌衛受控於遙遠的中原太師。
將軍週日強是有官真封,部落之長授百戶、領俸祿,帶兵打仗死了人還給撫卹。
送貢品的都不是質子,是去泰萌衛的衛學學習的。
其中有文學或武學天資的,會被周將軍呈報太師,授與生員或武生的功名,賜緞袍腰刀,贈泰萌造三眼銃。
我的天,林中百姓啥時候受過這待遇?
一樣的貢品一樣的命,給誰不是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