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母笑盈盈的跟兒子互動。
“我、我喜歡吃西紅柿!”
安妮哪裡知道原主喜歡吃什麼啊。
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就算有記憶,也少得可憐。
就算原主早慧,有記憶的時間早,但再早也不可能生而知之。
而且,三四歲的孩子,正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神經細胞快速分裂,他開始接觸並認識更多的事物,而孩子的精力終究是有限的,他也沒有分析的能力。
很多的人和事,他可能“知道”了,卻未必能記得住。
就算當時記住了,當有了更新鮮的東西時,他的注意力就會轉移。
所以,根本不要奢求能在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記憶裡得到什麼有用的資訊。
“噢~”
安母故意拖長語調,逗弄的語氣不要太明顯,“我們寶寶喜歡吃西紅柿啊。可我怎麼記得,我們寶寶喜歡吃胡蘿蔔呢!”
事實上,兒子既不喜歡吃西紅柿,也不喜歡吃胡蘿蔔。
但孩子嘛,有時候,他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
可能就是隨口那麼一說。
說過之後,他自己都忘了。
“嗯嗯,我也喜歡吃胡蘿蔔。媽媽,你晚上給我做胡蘿蔔吃吧,我都流口水了!”
三歲半安妮上線了,她已經不管什麼羞恥不羞恥,維持人設、完成任務才是正道。
呃,雖然這次的任務,安妮有種預感,她可能完不成。
因為奇葩的原主,根本沒有明確的心願。
她只能被動的讓原主“滿意”。
而讓一個極品滿意,安妮多少有些沒把握。
把自己的“成功”寄託在一個極品身上,這太不可控了。
還不如有個明確的任務呢,就算安妮做任務的時候,覺得三觀不合,也能玩玩兒文字遊戲。
現在倒好,她想摳字眼兒都沒有機會!
算了,來都來了,還是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任務吧。
“哎呀,我們寶寶都流口水了呀!可是晚飯時間還沒到啊,要不,媽媽先給寶寶削個蘋果吧?”
“我要吃果果!媽媽,要我吃果果!”
“好,媽媽這就給你削。寶寶,媽媽幫你削了蘋果,你該說什麼啊!”
“謝謝媽媽!”
寬敞的三居室裡,迴盪著母子兩個溫馨的對話。
“媽媽,你也吃!”
“好,這一些是你的,這塊兒是媽媽的,咱們一起吃!”
非常明顯,安母不是那種老派的父母,不會對孩子說什麼“我不吃、你吃吧”之類的話,而是跟兒子一起分享美食。
安妮拿著小叉子,一邊叉著蘋果吃,一邊默默的想著:看來,這具身體的親媽受過良好的教育。
只是不知道,原主的親爹又是什麼樣子。
很快,安妮就見到了親爹,一個三十來歲,看起來渾身帶著書卷氣的男人。
但,不知為何,明明看到親爹在笑,可她就是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