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母這一招,算是小小的將了董母一軍。
董母根本就沒想讓兒子兒媳婦跟他們一起住老房子。
她不是反對跟兒子一起住,她這麼說,主要還是想逼著安家出錢買新房。
等買了新房,她再跟老伴兒搬過去,嘿嘿,這樣他們董家一分錢不用花,還能住新房子,何樂而不為?!
沒想到,安母竟順著她的話,把她逼到了牆角。
董母趕忙岔開話題,不接這個話茬兒。
安母也見好就收,讓董母碰個軟釘子,知道他們安家雖然好說話,可也不是任人欺負,那就足夠了。
見董母收斂了,安母便按照老伴兒的意思,表示他們閨女雖然不介意跟公婆一起住,可到底不方便,便由他們安家出錢付首付,給小兩口買了一套三居室。
當然了,因為之前懟了董母一次,這次安母格外硬氣。
房產證寫了女兒、女婿兩個人的名字,而不是像董母最初想得那般,只寫自己兒子一個人的名字。
因為董母的想法也簡單,雖然房子的首付是安家出的,可日後還貸的是她兒子啊。
說是小兩口一起還,呵呵,她兒子一年能掙十來萬。
而安嫻妮呢,公務員就四五千的死工資,頂多就是再多發一些獎金。撐破天,一年也就六七萬。
安嫻妮賺得不如兒子多,花得可不少。
董母可是打聽過了,安嫻妮梳妝檯上放著的那個什麼面霜,就那麼一小罐兒,就要兩千多!
這樣的瓶瓶罐罐,她梳妝檯上擺了一大堆呢。
董母每次看了,都不敢打聽價格,就怕聽到數字後,自己會心疼得喘不過氣來!
覺得自己兒子辛苦賺的錢,都被安嫻妮這個敗家娘們兒給霍霍了。
啥?
你說人家兒媳婦花的是自己賺的錢,再不濟也有親爹親媽貼補?
董母就不同意了,都嫁給她兒子了,兒媳婦的錢就是他們老董家的錢。
至於安家老兩口的財產,哼,安家連個兒子都沒有,在他們老家這就叫絕戶頭。
老絕戶的錢,將來還不是都歸她兒媳婦,也就等於她家雲浩?
自打兩個年輕人領了證,董母就把安嫻妮、以及整個安家劃到了董家的名下!
世上就是有董母這樣的極品婆婆,兒媳婦的是她兒子的,她兒子的還是她兒子的。
存著這樣的心思,哪怕買婚房的時候,安家出了首付,她也不想在房產證上加上安嫻妮的名字。
但這一次,安母的態度很堅決:要麼他們安家不出錢,那樣房產證愛寫誰的名字就寫誰的;要麼安家出首付,那麼房產證上必須寫兩個孩子的名字。
向來還算和諧的兩家人,終於有了第一次的矛盾衝突。
董母之前被安母懟了一次,對安家的底線也有了數,這次見安母這般堅持,便知道不好再計較。
否則,這樁婚事可能真的要告吹。
雖然她總覺得安嫻妮配不上她那出色的兒子,可她也更清楚,一旦錯過了安嫻妮這樣的物件,兒子很難找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