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裡有鹽了,但還有一些日用品,去山下采買比自己弄更便宜。
“阿爹,我和您一起去吧!”
阿莽見阿爹收拾好揹簍,便興奮的說道。
“你去幹啥?好不容易今天不上學,你就好好在家乾點活兒,也讓你阿孃歇一歇!”阿爹有些不同意。
阿莽卻說,“阿爹,您不太懂雅言,去了山下,跟人說話都費勁。倒是我,跟著先生學了些日子,簡單的對話還是沒問題的。”
阿爹一聽這話,臉色緩和了些。
還別說,他們山民跟山下的漢人語言不通,經常鬧誤會。
誤會什麼的還好說,關鍵是他們山民總是吃虧啊。
兒子好歹上了幾天學,下學回來,也能聽到他用好聽的音調讀一些好聽的文章……嗯,別的不行,跟山下人溝通應該可以!
阿爹被說服了,就帶著阿莽一起下了山。
“雞蛋四文錢一個,你這裡一共十七個,四七二一,一四得四,總計六十一文錢。”
“山雞太柴,還帶著毛,給你算九文錢一斤,一共三十四斤,四九三二、三九二四,總共二百七十六文……”
一臉憨厚的小夥計,嘴皮子卻非常利索,煞有其事的說了一大堆。
什麼四七二一,什麼四九三二,聽在阿爹耳中,更像是好聽的咒語。
小夥計為了彰顯自己話語的權威性,手裡還撥拉著一個小算盤,五根手指上下翻飛,只把算盤珠子撥得噼裡啪啦。
阿爹看得眼花繚亂,腦子更懵了。
不管是“咒語”,還是算盤,他都不懂啊,就是覺得人家弄得有鼻有眼兒,一看就是真的。
他用生硬的官話問了一句,“雞子和野雞,一共多少錢?”
“一共——”小夥計又撥弄了一番算盤,正要報出總數,卻被一旁聽不下去的阿莽打斷了。
“你等等!”
阿莽氣得眼睛都要紅了,小牛犢一樣瞪著小夥計,直愣愣的問,“你說四七二一?四九三二?三九二四?”
他的官話可比阿爹說的要好,不但沒有硬邦邦,也沒有怪腔怪調,反而十分正宗。
在邊陲之地,聽到這般字正腔圓的官話,小夥計都有些驚詫。
要知道,眼前這個小伢子的官話比他從掌櫃的那兒學來的官話還要地道呢。
“……對、對啊!”
小夥計楞了一下,旋即反應過來,自信的說道:“就是四七二一、四九三二、三九二四啊!”
阿莽被氣樂了,扯著嗓子喊道,“來呀,大家都來瞧瞧啊,這裡有位趕超聖人先賢的厲害人物呢。人家先賢在書裡明明說‘四七二八、四九三六、三九二七’,可這位小哥,硬是來了個‘四七二一、四九三二、三九二四’!”
阿莽是山裡孩子,嗓門本來就大,他這一喊,還真把左右店鋪、以及路上的行人都吸引了來。
聽到他吐字清晰的說出那些演算法口訣,圍觀的人群中,有讀書人,禁不住笑出聲,看向小夥計的目光則滿是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