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父潘母察覺齊奎語氣不對,這才驚覺自己竟否定了表哥的一片好心,兩人心裡都有些惴惴。
潘父趕忙堆起笑臉,“那就再麻煩表哥了。我、我們來城裡少,哪兒都不認識,上了大街就迷路”
潘父的話,讓齊奎舒服了不少,嘆口氣道:“有什麼麻不麻煩的,都是自家親戚,我不幫你們,誰幫?”
“哎哎,多謝表哥,多謝表哥。”潘母忙不迭的道謝。
齊妻起身將他們送出去,從始至終,她都沒有說一句“忙完了,帶著孩子回來吃飯”的話,哪怕只是客氣客氣也沒有。
齊奎開著他的馬自達,載著潘父潘母去了西城區的城中村。
這片社群也屬於市區,居民們卻搶在市政府整體規劃前,在自家平房上加蓋了樓房。
少則四五層,多則六七層,每一層的樓房都被分割成十多平方的小單間。
單間裡有獨立衛生間,雖然簡陋,可也算五臟俱全。
樓與樓之間的間距非常小,這家的租戶都能隔著窗戶看到對面租戶屋子裡的擺設。
樓房的牆體和街道上空滿是密密麻麻的電線,垃圾箱更是堆滿了各種生活垃圾。
還有些人家為了增加自家房子的面積,悄悄的向公共地區擴建,一家如此,其它家也紛紛效仿。
幾年下來,原本還算寬敞、筆直的街道,變得彎彎曲曲、窄仄不堪,就那寬度,說句難聽的話,一旦哪家失了火,救火車都開不進來!
當地媒體曝光了不止一次,政府也數次想開發規整。
但都沒啥用。
想要找房地產公司正常開發,那些村民就獅子大張口,當場就把人家公司嚇跑了;
想要強拆,一個社群上千戶居民,其中還有少數民族,弄不好就是民族問題,就會有大沖突!
再加上這個地方也不是什麼繁華地段,政府修地鐵都繞開了這個區域。
這個城中村就此保持下來。
裡面租住的都是進城務工人員,外地來的小商小販,或是剛畢業的學生,單身漢。
因為房租便宜,一個小單間也就四五百塊錢,卻足夠一個人或是小兩口居住。
城中村人員複雜,衛生條件也不好,尤其是到了夏天,街上充斥著一股臭味兒。
齊奎把車停到了社群外面,下了車,忍著捏鼻子的衝動,叫上潘父潘母去了潘達康租住的房間。
嘭嘭敲了一會兒門,門裡沒有動靜。
倒是房東偶爾看監控,發現樓道里站著幾個眼生的人,穿著拖鞋趕了過來。
“你們找誰?”房東的語氣稱不上多客氣。
齊奎自詡有身份,當然不會跟這樣的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