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直覺和衝動,便是如此,他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擁有的力量,證明自己一系列兵制改革的成效,不願意受到質疑。
恐懼與勇氣的較量。削減兵權,確實來源於恐懼,害怕帝位受到內部威脅。但是,郭紹不願意承認自己在恐懼面前認輸。他重新鼓起勇氣,因為他此時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就在這時,李處耘率先站出來,抱拳斬釘截鐵道:“臣請命隨駕出征,為陛下鞍前馬後。”
郭紹立刻轉頭看向李處耘,不是他多心,而是這些大臣的每一個主張確實都有其考慮。
李處耘極其武將們顯然非常支援戰爭,他也支援一路強攻降低財政開支,讓阻力變小……但是為了表明公心,不是慫恿皇帝去冒險,所以主動請纓,自己也跟著去!
李大將軍大概是這麼個考慮?
史彥超也站出來道:“末將一向為陛下前驅,此番攻党項,願陛下不棄,以末將為前鋒。”
諸將紛紛請纓。
郭紹一拍寶座扶手,斷然道:“便以史彥超為前鋒,李處耘為中央第一軍都指揮使,左翼(平夏軍)第二軍楊彪為都指揮使,右翼第三軍羅延環為都指揮使。後軍第四軍以曹彬為都指揮使。李谷為轉運使,統領軍需糧秣丁夫!”
……
皇城一紙聖旨,戰爭機器立刻開始運作!
羅延環照樞密院凋令,在東京北郊校場先設立了第三軍團軍府分司,派人召集麾下各禁軍軍司的四衙官員,然後把樞密院組織的前營軍府第三軍團分司聚集起來。
此時,軍隊還處於分散狀態。以指揮為單位,有的指揮在值守東京駐防,有的正在遣散狀態。現在新兵制下,羅延環首先乾的是讓各衙門配合,先把軍隊動員聚集起來。
一眾百人在簡陋的校場營房大堂裡聚集,眾目睽睽之下,羅延環身披甲冑斗篷,手持皇帝以前欽賜的寶劍,在幾個親兵拿著東西跟隨下,走上正北方站定。
眾人紛紛抬頭,目光聚在他的臉上。
羅延環站直身體,親手展開聖旨,舉起來展示,又叫親兵捧著聖旨走下去,從人們中間慢慢走一圈,讓所有人湊近仔細看清楚。
接著又是樞密院的調兵令和差遣任命狀。
羅延環默默地等了一會兒,見無人提出異議。便一手拿起大印,一手拿起聖旨王命,正色道:“奉大許皇帝詔令,本帥出任平夏軍第三軍團統帥,從即日起,得有如下禁軍各指揮統率、調動、部署、臨陣懲處之權:控鶴第三軍第一指揮、第二指揮……等二十一指揮。若有臨陣違抗軍令者,按軍法處置!”
他說罷放下東西,舉起寶劍劍鞘,鄭重其事地大聲道:“天佑吾皇,萬壽無疆!”
一番作勢,羅延環拉起皇權、又強調天授皇權的名分,申明瞭自己的兵權。眾人聽到對皇帝的膜拜,哪敢輕慢,趕緊一起拜道:“天佑吾皇,萬壽無疆……”
眾人的喊聲,如同對羅延環的承認,一切順理成章了。
羅延環抬起手平息大堂上的嘈雜,又道:“各軍分司的諸官,簽押軍令,送各指揮使。各指揮使簽押硃砂牌票,下令所有將士,於十五日內到北郊校場投營。逾期者,按軍法|論處!”
眾人紛紛拜道:“下官等遵命。”
這處營房,便成為了戰時組織的平夏軍第三軍的幕府,從幕府下達軍令。各禁軍軍分司實際由樞密院、兵部、大都府、軍器監四個衙門的官員分權,他們依照第三軍統帥的兵權軍令,先對治下各指揮使下達軍令;各指揮使再以軍分司聯名簽押的軍令為憑據,得到副指揮使和管理傳令兵文官的驗證後,把各都各隊的將士聚集起來。
等到平夏軍第三軍團動員起來,原來的禁軍軍分司四衙官員就管不了了,各指揮將依照主將羅延環和其幕府官員的軍令行事。
兵器、甲冑、糧草,以及徵用民間壯丁和物資的事兒,則由前營轉運使李谷極其僚屬全權節制,軍隊不必管後勤,只管打仗。
而今動員軍隊比以前更加複雜,需要各個衙門的共同認可。並且經手的人一多,要發動戰爭的機密性是完全沒有了。
一切都正大光明,擺在了檯面上!
郭紹以工部侍郎、軍器監昝居潤為監軍,在調動軍隊的過程中,到處巡視和觀察進展情況。郭紹隨時詢問實際運作的過程,他也在檢驗自己一手設計的戰爭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