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明顯的代表是,藥神集團。
王國鋒突生變故,背後的諾伊集團離開華夏,藥神集團在新掌門的帶領下,開始悄然轉型,從藥店連鎖轉變成中醫連鎖,雖然沒有三味堂根正苗紅,但也取得不錯的效果,至少在證券市場上,受到不少股民的關注,目前的資金情況比較良好。
蘇韜覺得這是個好現象,想要將漢州打造成中醫之城,光靠自己肯定不行,還得百花齊放,允許其他人也參與到分享這塊蛋糕中來,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將中醫發揚光大。
不過,中醫館多了,註定會導致水平良莠不齊,因此蘇韜和狄世元曾經提起過,加強對中醫館的監督和調查,不僅要求藥材產品質量過關,對中醫人員的水平也要嚴格稽核,避免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狄世元原本就是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人,在前往省衛生廳任職之前,進行過專項整治,所以現在漢州雖然中醫館不少,但那些坑門拐騙之流完全沒有,從未出現過老百姓投訴中醫館的情況。
在這麼一個大環境下,三味堂的坐堂醫們身家水漲船高,不少私人醫館開價百萬年薪,想要挖三味堂的坐堂醫前往自己的醫館坐鎮。
但只有為數不多的人有所動搖,畢竟三味堂是中醫的一面旗幟,雖然外面給你的待遇薪資很好,但無法長久,何況三味堂現在的坐堂醫收入不菲,差一點的年薪也在三四十萬左右,沒人會冒風險,將這麼穩定的工作給扔掉。
另外,三味堂的企業文化太好了,這些坐堂醫幾乎每週都會被洗腦,潛移默化地認為,三味堂是世界上最適合中醫工作的企業,如果定下心來和企業一起發展,未來都有機會成為獨當一面的分店長,成為三味堂的合夥人。
蘇韜將漢州作為中醫的起步之地,在政府的配合和推動之下,如今的中醫融入到漢州百姓的日常點滴裡。老百姓受到薰陶,一日三餐都講究在食物裡,放點滋補身體的藥材,所以很多藥材店的生意也變好了。
蘇韜笑著與章平說道:“章書記,現在已經開啟局面,接下來就是要注意穩步推進。岐黃新城現在不缺少資金,關鍵是缺少政策的支援。據我所知,施工方在建設專案的過程中,曾遇到不少阻礙。”
章平聽到此處,臉上露出愧疚之色,“蘇神醫,此事我有所瞭解。竟然有人想以權謀私,絕對不允許這樣的禍害出現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他已經被我革職處理,踢出政府隊伍。我已經讓市委辦專人監督岐黃新城專案,特事特批,搶抓進度,爭取一年之內,基礎建設全部完成,兩年之內,完善軟體配套,岐黃新城一期能正式投入,面向社會開放。”
蘇韜笑道:“再次感謝章書記的支援。”
那官員是市規劃局的一名實權人物,岐黃新城因為抓緊進度,所以不少流程都不規範。這個官員故意抓住小辮子,卡住了一些流程,想要得到一些外快。
後來蘇韜從覃媚媚口中得知此事後,將訊息很生氣地告訴了杜平。
蘇韜之所以生氣,是因為覺得這樣的小事情,不應該出現在岐黃新城的專案上,這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專案啊,難道有些人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大局觀,什麼地方是雷區嗎?
杜平聽到之後非常震驚,暗忖這官員也是作死,敲竹槓竟然敲到岐黃新城專案上來。他恐怕也是眼睛瞎得厲害,不知道岐黃慈善背後的老闆姓甚名誰,被利益衝昏了頭腦。
因為杜平只是縣長,沒法直接處理市局的幹部,因此將訊息告訴了章平。章平聽到之後大為惱火,直接讓紀委介入調查,那個搞不清狀況的官員也受到相應的懲處。
所以現在漢州政府上下都知道,寶郵縣的岐黃新城專案是一塊不能動的底盤,雖然專案有數百億,稍微刮點油膏,一輩子就吃穿不愁,但沒人敢碰、敢動。
章平面帶微笑,“蘇神醫,你客氣了。”
他內心也是挺複雜,還記得第一次與蘇韜見面,是在狄世元的辦公室內,蘇韜當時治好了女外商薇拉的怪病,幫助政府簽下了一個大型專案,所以章平是以欣賞年輕人的角度看待蘇韜的。
然而這才過了兩年,蘇韜搖身一變,已經成為國家領導的保健醫生,甚至還為國外一些領導人治好了疑難雜症,手裡更是擁有一個以中醫為基礎的龐大集團,手中的財富在淮南數得上號,在漢州恐怕已是名列第一。
章平仔細想想蘇韜的發家史,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