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湖水中的水賊,雖被闕宣稱之為“豪傑”,許仲似也對之預設,便是關羽,在口頭上亦以“豪傑”相呼,可眾人皆心知肚明,彼等之輩又哪裡稱得上“豪傑”二字了?分明就是一群賊寇。故而,為大局起見,關羽嘴上雖是稱他們為豪傑,心中對他們的行事卻是不以為然的。
只是,心中雖對之不以為然,話到嘴邊,卻還是以“豪傑”、“壯士”相稱。
關羽見闕宣的那個門客帶著這三人來到近前,遂乃說道:“君等必就是闕司馬所說的湖中壯士了?”
那三人雖是水上行兇討生,手底下已不知各有人命,此時面對關羽,態度倒很恭謹,盡皆行禮,其中一個年歲較長的人回答說道:“關司馬在上,小人等確便是在水面上討些生計,‘壯士’二字萬不敢當。”
這人還是有幾分自知之明的。
卻也難怪,淮水北岸、下邳境內的這片湖群浩渺雄闊,超過百萬畝計,期間的水賊盜寇何止數千之多,如今世道雖然紛亂,可這些水賊盜寇隱伏各個湖中,以劫掠為生,逍遙自在,而笮融又一意崇佛,毫無討伐他們之意,較之尋常百姓,這些人的日子過得實在不錯,也正因此,這次荀貞擊下邳,願意冒著戰敗覆滅的危險,出來相助荀貞、攻取徐縣的只有他們這七八百人而已,要非他們是有些自知、有些遠見,料來斷然是不會這麼做的。
聽得此人稱自己為“關司馬”,關羽心知這定是闕宣的那個門客已把自己的身份告之了這幫水賊。一來關羽本是驕傲之人,二來也是見此人回答尚算恭謹,於是關羽便沒有起立威之意,只是點了點頭,說道:“聞爾等願助我軍攻徐,此事可真?”
“建威將軍神威,小人等豈敢有虛言妄語!”
“好,既然如此,此次攻徐縣,二等可奮力勇戰,但凡有功,吾必不沒之。”
“諾!”
見此人雖口中應諾,而狀若吞吐,似是還有話想說,關羽便說道:“爾有何話想說,儘管說來,不必吞吐!”
“是。司馬公在上,建威將軍固威名滿天下,廣陵軍亦以勇武為四海聞,可是……。”
“可是如何?”
“小人聽說陶曼說司馬公此次渡淮北來,只帶了二百餘軍士。司馬公可能有所不知,徐縣雖非徐州的一等大縣,卻也是城高壁堅,而今的縣中守將亦是笮融麾下的有名上將,素以勇猛知名郡中,只以司馬公所帶的二百餘軍士,小人恐……,恐不好打下徐縣城。”
陶曼,便正是闕宣那個門客的名字。
關羽撫須睥睨,顧視拜倒在地的這三個水賊頭領,說道:“小小一個徐縣守將,也敢稱勇猛知名?爾等無需憂慮,且只管隨我擊之,取城如反掌間!”
這三個水賊頭領俱不敢再多說,唯唯諾諾,口中應是。
依照定好的計劃,關羽渡淮之後,首先是和水賊匯合,然後是去闕宣在徐縣縣外的莊中,再與闕宣佈置在莊中的人手匯合,幾路人馬合成,再底下就是攻打徐縣城了。
關羽望了望天色,離天亮已快不遠,他沉吟稍頃,問陶曼道:“我聽闕司馬說他的莊塢便在這片湖面的對岸,離湖不遠,可是麼?”
陶曼答道:“正是。”
“由此渡湖,再到闕司馬的莊塢,具體需要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