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要麼繼續統治,要麼被推翻,但世家的退路卻不止這兩個,世家還能改換門庭嘛。
上頭誰做主,無所謂,只要能夠保留基本盤,萬事好商量。
雖然科舉制度打破了舊有的門閥,但並不代表宋朝沒有門閥,這群人只是隱藏的更深了。
想要消除門閥,很難。
哪怕是後世,殘餘仍舊存在。
比如,某些縣城體制內出現的近親繁殖現象。
….
究其根本,只是形勢變了,父傳子,子傳孫,不還是存在?
這焉然不是門閥家族?
連資訊傳播如此迅速的後世,都無法改變這一現象,李傑也沒有信心杜絕此類舊規。
人性往往都是自私的,除非人人大公無私,否則,這類現象是無法徹底泯滅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緩解的手段。
只要蛋糕
做得足夠大,分配製度儘量合理,此類現象固然會有些許危害,但風險可控。
一句話!
發展,才是硬道理!
而這一點,恰恰是李傑最擅長的。
另一邊,雷允恭等了許久,也沒等到李傑的回覆,此時此刻,他不由心中一緊。
難道我猜錯了?
也許,我不該冒險的。
官家是何等的聰慧,怎會看錯人?
范仲淹,肯定是個大忠臣。
然而,轉念一想,雷允恭又覺得有點不對勁。
官家倚重的兩位相公,是大忠臣嗎?
這個問題,雷允恭無法作答,但有一點他很清楚,不論是丁謂,還是王欽若,受賄這一條,是洗不掉的。
尤其是丁謂,雷允恭清楚的不能再清楚。
不過,這事他可不敢和官家提。
因為受賄的不止兩位相公,他雷允恭,屁股底下也不乾淨。
一旦上報,到時候若是拔出蘿蔔帶出泥,兩位相公死不死,他不知道,他一定會死!
「回頭擬一份具體的名單呈上來。」
言罷,李傑揮了揮手。
「下去吧。」
此話一出,雷允恭反而安心了。
擬名單好啊!
極好!
這代表官家還是心有顧忌的,打算看看有哪些人去了。
同時,這也意味著官家沒有誤會他,也沒有因此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