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西出室韋山脈,往東一直到綿延萬里,是橫亙在松遼平原中部地區的丘陵帶,山勢談不上險峻,但當時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門戶大燕山被魔族精銳主力佔據,而此地又是松遼平原最為狹窄的口子,姜寅最終才決定率勤王軍進入塔山組織防線,扼住羅剎魔族繼續往中州大平原挺進的口子。
雖然最初的勤王軍兵馬有限,並不能將松遼平原透過完全堵住,但也成功遏制住大股魔族繼續肆無忌憚的往大崇的腹地挺進。
姜寅的大帳設於塔山中麓的絕天嶺定陶關。
絕天嶺這裡不僅地勢相對險峻,又擁有整個松遼平原都不多見的一座地階靈脈,定陶關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也是松遼平原上少有的雄關大城,魔族入侵之後,沒有想到人族會孤軍直插進來,沒有來得及摧毀定陶關,就落入姜寅所率的勤王軍之手。
之後數年,姜寅與秦虎山、吳之洞、餘蒼等人依託定陶關,沿絕天嶺往兩翼延伸兵馬,與東北域柱國將軍奚同光統領殘部依賴室韋山脈東麓的絕仙峰,在北廷、東廷以及東南域諸郡府的支援下,艱難的構築出塔山防線。
塔山防線的建立,令太上天尊秦世民有機會在雍京以烈王秦冉所率的徵魔大軍為主力,匯聚諸郡援兵,一步步驅逐、清剿已經進入中州大平原的上千萬魔兵。
六年多的時間,不計其數的雜魔被清剿、驅逐,但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主力卻極為狡猾,分成數十股在方圓近二十萬裡的中州大平原上穿插迂迴,始終不與徵魔大軍的主力進行決戰。
魔族的補給來自中州大平原上棲息繁衍的人族與億萬生靈,分成數股,機動速度又是極快,相比較而言,徵魔大軍主力雖然在內線作戰,但後期補給依賴於雍京及諸域柱國將軍府的長程輸送,以及徵魔大軍同等規模的兵馬,野戰能力又弱於魔族,最初兩三年間,戰績實在慘不忍睹。
建興三十五年,太上天尊秦世民以雍京禁營為核心,又從諸部抽調精銳戰騎,組建擁有五十萬重甲戰騎的玄元天軍,親自率領出雍京加入平魔戰場。
雖說魔族也在中州大平原組建一支極精銳的戰力,與玄元天軍對抗,但秦世民率玄元天軍避強擊弱,避開魔族最精銳的戰力,避免主力間的倉促決戰,而是盯著相對弱小的魔兵追剿,一口口吃掉一支又一支的魔兵,令勝敗的天平一步步往人族這邊傾斜,同時又逼使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不得不重新聚集起來,才能對抗玄元天軍的快速追剿。
這時候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主力,又重新聚整合兩大股:一股魔兵主力進入雍京南面的洞庭山附近,由烈王秦冉率三百萬徵魔軍負責盯防,令其再難長程迂回奔襲;另一股魔兵主力退到大燕山中麓,但秦世民率領玄元天軍以及四百萬徵魔軍從西面緩緩進逼過來。
建興三十二年底,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主力一度達到千萬,之後姜寅與奚同光建立塔山防線,限制大股魔族繼續南下,但大量的南下雜魔以大量的生靈為血食,不斷的提升到魔卒層次,為進入中州大平原的魔兵不斷補充兵員。
這使得玄元天軍及徵魔軍及諸路勤王軍頻有戰果,累積剿滅的魔兵也有近千萬,但到建興三十八年中,才將中州的魔兵規模消減到九百萬。
不過,中州的魔兵規模開始減少,這就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
***********************
定陶關,原鎮守將軍府此時成為姜寅的主將大帳。
姜寅站在議事殿當中,正對著當空那不斷旋轉的地圖仔細的推敲。
幾年的時間過去,連年的苦戰並沒有將他的精神消磨的萎靡不堪,相反,數年艱難、慘烈的戰事,將姜寅磨礪得猶如斬天靈劍一般,鋒芒畢露。
姜寅此時已經踏入天位第四境,甚至在踏入天位第四境之後,並沒有遇到一個瓶頸期,修為還在快速增漲中,再這麼堅持下去幾年,他就能修煉到第四境圓滿,或許再次突破也不是沒有機會。
這一刻,姜寅心情是數年來難得的輕鬆。
太上天尊秦世民已經率大軍進逼到大燕山中麓前五千裡處,用不了一兩個月,就能對退守大燕山的四百多萬魔兵展開攻勢。
到時候哪怕僅僅將這一部羅剎魔兵逐走,收復大燕山,對人魔兩族的攻守之勢,意義也非同小可。
到時候塔山防線就能擁有穩固的後方,從東廷、北廷柱國將軍府支援過來的兵馬、物資,一方面不會受到襲擾,一方面會以更快、更有效的速度增援過來,將令塔山防線變得更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