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出兵長崎
一顆人頭在朱厚煌的面前。
朱厚煌說道:“此人還有幾分骨氣,厚葬吧。”
“是。”立即有一名侍衛出來,將這顆人頭端了下去。
這顆人頭不是別人,正是宗盛治。
為了宗氏的存亡,宗盛治選擇了自殺。
朱厚煌有幾分可惜。對馬島之戰,雖然有朝鮮人太過廢材的原因,但是宗盛治本人還是有幾分才能。
之前所謂求賢如渴,朱厚煌還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但是現在朱厚煌才明白了。
隨著佛郎機人離開,南洋再也沒有一個敢與東雍敵對的勢力,但是千頭萬緒的問題,朱厚煌需要太多人才,不管是在呂宋,還是南洋諸多大島之上,都需要能獨擋一面的地方官。
宗盛治如果不死的話,朱厚煌未必不給他一個塊地方讓他們拓荒。
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對馬島上有多少人?”
劉老刀說道:“壯丁不足一萬,加上婦孺不足三萬口。”
“好。”朱厚煌說道:“之前,是孤忽略了,小小一個對馬島就有三萬口,整個大內氏有多少口,再加上從朝鮮賣人。這又是一個人口來援。許大哥。”
許松說道:“臣在。”
“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朱厚煌說道。
“是。這是臣的疏忽,朝鮮臣強主弱,只要買通權臣。賣些人丁,還是能辦到的。”許松說道。
朱厚煌說道:“且不可小看這一點,真的國力是什麼?就是是人口,糧食,鋼鐵,火藥。這四樣才是真正的國力。所有我東雍能多一個人口,就多一分國力,且且不可小窺。此戰攻大內,已經與細川氏談好了,自然是必勝之役。但是各部要慎殺,多捉活口。”
“是。”諸將一起起身向朱厚煌行禮道。
之前,朱厚煌對人口的問題,不如現在迫切。那是因為朱厚煌與大明的關係還可以,人口一直從大明輸入。即便是嘉靖登基之後,只是由明轉暗,每日輸入人丁也不少,但是現在卻大大不一樣。
海盜鬧起來,雖然福建與東雍的貿易聯絡沒有斷絕,但是由澎湖交易,變成了東雍必須派船去福建貿易。
大明貨源斷絕。朱厚煌需要想辦法補充,但是開荒種植甘蔗,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想要有足夠的糖來補充東西貿易缺口,需要大量人丁。朱厚煌對人口的渴望又洶湧的膨脹起來了。
將呂宋北部的蠻人掠為農奴,從安南找,從南洋找,甚至朱厚煌都有從印度購買奴隸的想法了。
從日本朝鮮弄人口,也是自然的想法。
不過,這是一場長久的話題,今後數年間,朱厚煌想要建設東雍,都少不了面對這個問題。
但是不是想這個問題的時候。
朱厚煌不想在日本長留。數萬之軍在外一日,消耗的銀子就好像是流水一樣。本來財政都很緊張的朱厚煌,才不願意在這裡多花錢。
“不說這個了,大內氏情況怎麼樣?還有大內義興在什麼地方?”朱厚煌將話題轉到戰鬥之上。
“大內義興已經到了長崎。”吳鳳儀說道。“據細川家所言,大內氏已經知道我們與細川家的聯絡,所以才去長崎。”
朱厚煌說道:“大內義興是什麼想法,他的老巢不就是在山口城嗎?為什麼遠離老巢到,他不熟悉的地方去,不是舍易就難嗎?”
朱厚煌有些不理解了大內義興也算得上名將,為什麼還會做出這樣的決策?
如果大內氏留在山口城,朱厚煌還要傷腦筋,但是現在大內義興卻主動的離開山口城,甚至絲毫沒有隱瞞的意思,好像是在向朱厚煌主動招搖,來殺我吧,來殺我吧。
這根本不合邏輯。
大內義興不管怎麼說也是從小打仗,也算是一員宿將,難道不知道怎麼做對他好嗎?
“臣本來也不是很明白,但是看見剛剛那一顆人頭之後,有幾分明白了。”吳鳳儀說道。他對此做過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