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
“殿下,”楊慎豈能不知道東雍對整個雍國的重要性,即便是現在的南都地帶,也無法代替東雍在整個雍國的重要位置。“天下之爭,不但在軍力,也在人心。”
“朝廷兵勢遠遠不如先帝之時。但人心穩固,卻遠勝先帝之時。”
正德在時,哪裡什麼人心穩固的說法。文官與正德激烈對抗,否則最後也不演變成,楊廷和為首的一些人強烈反對朱厚煌登基了。不管怎麼說文官士大夫的短處,但是有一點卻不能否認,大明天下,是皇帝與這些士大夫共天下,而正德就是想反對這個事實,他想恢復國朝前期,皇帝與勳貴共天下的格局。
“天下士大夫,恐怕皆不願意,見入主京師,故而殿下欲得天下,不僅僅要軍力勝過朝廷,也在在大義上勝過朝廷。無罪而被攻伐,首禍者,並非是殿下,這就是殿下的大義。”
朱厚煌有些遲疑道:“那些士大夫不會待見孤,這些虛言,又有什麼用處?”
楊慎說道:“這些,並不是讓的他們聽的,而是讓東雍百姓聽的。”
東雍的政治結構,根本沒有那些文官的立身之地,自然不會被那些地方官喜歡了。
所謂計程車紳在雍國的政治結構之中,根本就沒有。在地面真正有面子的,是有爵位的人。之前朱厚煌還想打擊地方的豪強,不過,看現在的情況,這地方上的空子,是無法避免了。所以放開了限制,不過,能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都是有爵位的人,這些有爵位的人,要麼是有軍功在身的,要麼是有錢,可以用錢來賣爵位。
就是沒有讀書人的地位。
即便是在官府之中,丞相府雖然大權在握,但是國家上層之中,武將的權力遠遠勝過了文官。這種國家結構,怎麼會讓大明的文官滿意。他們會支援雍王才是見鬼了。
但是人心向背,不僅僅要考慮大明的人心,還需要考慮東雍的人心。
大明不是尋常小國,他與東雍之間的特殊關係。
東雍的崛起,實際上是藉助大明的威名,不然為什麼朱厚煌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那些大大小小的國家都向雍國低頭,他們低頭的不是東雍,而是東雍之後大明,所以創立雍國那一批人,對大明還是有感情的,王陽明的態度,絕非是他自己的態度,有很大一批人的態度。他們絕對東雍現在情況,就很好啊,蒸蒸日上,只要好好經營,將來雍國的勢力,即便比大明差,也不會差到哪裡?何必要與大明打一場,不知道勝負的戰爭,勝了還好說,一旦敗了,雍國恐怕就會崩潰了。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是現在大家都已經穿上鞋了。就不想如同光腳的哪怕拼了。
在楊慎登上東雍丞相的位置之後,拉攏一大批想北上的勢力,但是靖難一派,從來沒有佔據絕對優勢。
想要與大明一場大戰,必須凝聚內部人心。
必須讓東雍百姓知道為什麼要打這一仗,有什麼原因是不得不戰,如果不戰,就會被朝廷打過來,這種道義上的上風,才能凝聚人心,讓他相信,靖難之役是為了保護他們現在的生活。
與大明開戰,絕對不會像是向攻打淡目國一樣,只需區域性動員就行了,這一場大戰,必須東雍所有的力量,東雍恐怕每一個壯丁都必須參戰,這樣的戰爭沒有道義上優勢,很難說服百姓努力打下去。
這是一場國戰。
“殿下覺得,僅僅憑藉我軍在東雍的兵力抵抗不了楊一清嗎?”楊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