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
朱厚煌眼睛一亮,他似乎找到了其中的關節。說道:“卻不知道怎麼不讓孤失望?”
鄭綏低頭似乎地面上有什麼極其美妙的圖案一樣,他說道:“先帝已去,莫氏重立偽帝,不足以為天下信服,我等已經尋到聖宗玄孫,年方三歲。不可以託付天下大權,殿下撥亂反正,為黎氏恩人,願意以朝政託付於殿下。還請殿下免為其難。”
朱厚煌暗道:“不過換了一張皮而已。只是鄭綏為什麼對立不立黎氏如此的堅持。看他的樣子,我也不相信他是什麼忠臣。”
“不立黎氏不可嗎?”朱厚煌問道。
鄭綏說道:“不立黎氏則四方不附。安南雖小,卻不是任人吞併的。大明昔日在安南十數年,未能平定安南,殿下想在安南滯留多少年?”
“茲事體大。孤要與重臣商議一下。”朱厚煌不能立即下決定,他準備諮詢一下,身邊的臣子。
鄭綏退下去了。
朱厚煌將王陽明,阮潤臣,俞大猷等人全部找來,將鄭綏的意見說出來。朱厚煌問道:“王師意下如何?”
王陽明說道:“存亡繼絕是聖人之意,如此正好,安南民風彪悍。殿下想掌控安南,恐怕耗時良久,這才是臣最為擔心的,重立黎氏,則殿下去其名而得其失。”
“只是”朱厚煌有些猶疑說道:“只是如此一來,將來安南有反覆,當會如何?”
朱厚煌對東雍的力量有著清醒的認識,平定安南之後,朱厚煌對安南的控制也強不到什麼地方,必須拉攏安南人士為自己所用。以安南人治安南之法,統治安南。如果朱厚煌得了名分,將安南納入東雍的版圖。朱厚煌有名分大義還好一點。如果連名分都沒有,這些安南人憑什麼為朱厚煌效力啊。
一旦東雍有個什麼閃失。安南恐怕立即就有反覆。
如此的安南要與不要,又有什麼區別嗎?
王陽明說道:“殿下,臣以為數年之內安南是不會反覆的。安南從聖宗皇帝之後,戰亂不斷,正是民心思定的時候,殿下只要能安堵安南,應該沒有人會反對殿下,不過時間一長就不好說了,不過,只要數年時光,安南對殿下就不是重心所在了。不知道殿下有沒有這個信心?”
朱厚煌心中一鬆,說道:“沒錯。”
朱厚煌出鎮東雍到現在,不過三四年而已。就擁有了這麼大的版圖,等數年之後,別的不說,在南洋的都城就能建造起來了吧。以都城為中心,朱厚煌必定深紮根本,到那時候安南給朱厚煌帶來的利益也就不大重要了。
一想到這裡,朱厚煌心情放鬆起來,說道:“孤不過需要暫借安南數年而已,如果黎氏老老實實的配合,孤待小皇帝成年之後,還政於黎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啊。”
阮潤臣忽然說道:“殿下想還政。恐怕鄭綏他們還不敢?”
“哦?為何如此?”朱厚煌問道。
阮潤臣是朱厚煌集團裡面唯一一個安南人,在討論安南人的問題之上,阮潤臣有比較大的發言權。阮潤臣說道:“殿下,黎朝是安南數一數二的盛世,黎太祖對抗大明,黎聖宗變法開邊,安南百姓對黎氏忠心耿耿,可以說民心在黎,士子之心,也在黎朝。鄭綏等人是開國功臣之後,對此有深刻的體會,在現在的安南,背棄黎氏不會得民心,即便是各地亂民蜂擁,也必先尊太祖之後,而後起兵。,所以,他們一定要殿下答應重立黎氏。方才投效。而莫氏在根基上差了一點,他不大明白黎氏的名望,才有弒君之舉。他們今日的舉動為莫氏埋下了隱患。”
黎聖宗是一位好皇帝。
他為黎氏留下足夠的遺澤,以至於現在安南百姓還在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