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的導火索拉響了
第二日,託梅換乘船隻來到了東雍。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來到這裡,但是仍舊感到震撼無比。一座嶄新的城池就樹立在臺灣東岸之上。
上一次託梅來到這裡的時候,託梅是跟著許棟第一次從馬六甲回來的船隻一起來到這裡的。那時候,這裡還簡陋的很,不過是木頭營寨,裡面還被颱風摧殘過,簡直是一片狼藉。
但是這才短短几個月而已,一座城池就已經建立起來,怎麼不讓託梅為之驚奇?
這座城池是典型的中國城池,壘土建築,一些地方正在包磚。當初港口上的木製棧橋,現在也都變成了石頭棧橋了。
這幾個月的時間,這簡直是變了魔術一樣。
託梅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且民眾的氣色也大為不同,雖然衣服還是以前的衣服,臉色還是以前的臉色,甚至更差了一些,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很好。之前所看見的,好像一個個都農奴,而現在所看見的,卻一個個都時候平民。
的確如此。
朱厚煌分了田地,雖然第一次收穫簡直慘不忍睹,聊勝於無。但是卻讓所有人都安下心來了。而楊慎卻一步到位,廢除了朱厚煌軍屯制度,朱厚煌之前在這裡屯墾,幾乎將所有壯丁都編入軍隊,用軍隊的方式大面積開荒。但是楊慎卻解除了這樣體系,讓他們恢復自由之身,不再受軍紀約束,當然了軍中的免費伙食也沒有了。
不過楊慎並沒有完全廢除一切,比如組織他們一起勞作的軍官們,直接轉成了縣尉,依舊負責民兵才操練,並且負責組建縣兵。所有壯丁依舊有服兵役的義務。
楊慎總結出一個模式,以後開荒都是這樣,所有開荒的壯丁都入軍籍,等開荒出成果之後,在轉換為民籍,這個模式已經被朱厚煌所認可了,將來雍國開荒就用這一個模式了。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在軍中的時候,伙食是軍中提供,人人拼命的吃飽,但是出了軍中之後,吃的就是自己家的東西了,卻舍不的吃,特別是開荒前一兩年收成並不會太好的時候,一個個緊衣結食。
朱厚煌本想借貸出一批糧食,供他們生活,但是幾乎沒有人過來借貸,讓朱厚煌一時間感到詫異之極。
這就形成了託梅看到樣子,臉色並不比前一段時間好,但是神色卻好上很多。
託梅並不能直接見到朱厚煌。
雖然朱厚煌將很多事物託付給了楊慎,但是並不是說朱厚煌就可以無所事事了。有兩件事情,朱厚煌一點都沒有放下,一是軍隊。
雍王親衛並不多,以雍國的人口基數,也不能多徵召士卒,故而朱厚煌實行精兵政策,對雍王親衛嚴格訓練,一般情況下,朱厚煌每天都會看看。
另一方面就是少府的事情了。
所謂少府的事情,其實都被吳太后接管了。一些事情吳太后根本就自行處理了,根本不去問朱厚煌的意思。朱厚煌一般聚焦在技術問題之上。
比如水泥,比如紅磚,比如曬鹽,比如造船,等等問題。還有府學的事情,大大小小的事情不斷。
故而託梅的拜會也要往後面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