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雖然沒有劉璋說的那麼嚴重,但的確有不小的麻煩。
足以讓陸遜都頭疼的麻煩。
“伯言,你是不是忘了興平元年了?”
劉璋這話,讓陸遜頓時一顫。
興平元年?
陸遜豈能忘的了!
那一年,十一歲的陸遜跟隨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駐守廬江郡。
袁術與陸康不和,派遣麾下大將孫策圍攻廬江。
第二年底,廬江糧盡被迫,陸家宗族死傷過半!
這種血海深仇,如何能夠忘記?
可對於陸遜本人來說,並非只有仇恨。
孫策圍攻廬江,給陸遜帶來了機遇。
也正是這份機遇,讓陸遜願意效忠在損失麾下。
陸康,當時吳郡陸家的家主。
他並不是陸遜的親爺爺。
陸康是陸遜親爺爺的親兄弟。
因此,陸家家主之位其實是輪不到陸遜的。
陸康有個非常有名的嫡子,陸績。
就是在袁術席間偷橘子的陸績。
廬江被迫後,陸康病死,陸家剩餘子弟渡江逃回吳郡。
陸績以陸康唯一嫡子的身份,是合法的家主繼承人。
但是陸績的年齡太小了,僅有六歲。
最終,陸家只能挑選血緣關係最近的人幫助陸績執掌陸家。
就這樣,六歲陸績的侄子,十二歲的陸遜登上了陸家家主的寶座。
沒有孫策進攻廬江,陸康就不會早死。
陸康這麼多兒子也不會意外身亡。
但凡陸康有一個和陸遜差不多的兒子,哪怕是庶子。
陸遜也與陸家家主這四個字沒有任何關係。
可一切就是如此的巧合!
孫家是對陸家有血海深仇,可是對陸遜本人,還有著一絲恩情。
這也是許多江東人不明白,甚至看不起陸遜在孫氏面前卑躬屈膝的原因。
“這件事不勞秦王提醒,在下不會忘。”
“只是,當時情況特殊,又正值亂世,天子尚且不能自保,區區陸家,又豈能安然無恙呢?”
陸遜這番話,讓劉璋有些小小的意外。
真就能表現出一絲怨氣都沒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