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方案,我們用土地入股能拿到多少分紅啊?”有人在底下問道。
“以入股土地大小分配,可以拿到公司盈利的20%,而且來大棚工作的話每個月至少3000塊錢。”劉軒回答道。
這個分紅比例不低,畢竟只是拿土地入股,劉軒幾乎是在拿錢往外送了,不過分紅這種模式其實也還好,可以充分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而且在劉軒的計劃裡河灘那200畝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兩座荒山。
“劉軒上次大棚草莓的收成,每畝應該就在20萬左右,我家在河灘大概就一畝地左右,這樣我就能分四萬塊錢,一年就是八萬。
加上在大棚工作每個月三千的工資,這一年最起碼有四個月是有活幹的,那就是一萬二。
加起來得有將近十萬塊錢。”
說話的這人睜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這別說跟種田比了,就是在外邊打工,累死累活一年也掙不到十萬啊,我在電子廠三班倒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個月也不過六千塊錢啊!”
其他人聽到這話也是震驚不已,在家裡種田,一年下來能有個萬把塊錢落下就已經不錯了,他這個僅僅就是以土地入股,一年能得到將近10萬塊,這可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你別看外出打工,可能一個月幾千塊錢,但你除了生活費除了房租,其實一年到頭也存不下幾萬塊錢。
最關鍵的是,按照這種方案,他們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就算蓋大棚種東西沒掙到錢,但在大棚工作可是要發工資的呀。
一些心思活絡的村民就開始比較到底哪種方案更適合。
這時老村長也站了出來,他說了兩句,先讓會議室安靜了下來,然後說道:“這個河灘那200畝地的事,大家可以不著急,可以先回去和家裡商量商量,商量清楚了考慮哪種方案,咱們再聚在一起舉手表決一下。”
這幾種方案除去第一種,剩下兩種其實都是要村裡開會討論表決的,無論是決定搞農村合作社或者說是流轉土地給公司,都最起碼是要村裡三分之二人數以上表決同意才能進行的。
老村長看了劉軒一眼,說實話,他聽到這三種方案的時候也是倍感驚訝,先不說劉軒這膽子大,敢拼敢闖的精神,這才大學畢業幾年就敢說要回老家搞200畝的大棚,還要承包荒山。
就說他給出的這三種方案,每一種方案,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就是想帶領村子的人一起發展,一起賺錢,不然人家幹嘛不直接把你這土地租了自己搞,還非得把村裡人一起拉進來。
想到這老村長不由的在心裡肅然起敬,年輕的時候他也是個熱血青年啊,上過山下過田,後來當上村幹部了以後,也是想要一心發展村子,可惜能力不夠,條件也不夠。
現在好了,煙山大橋通車了,人家大公路都修到家門口了,可惜他也老了,過兩年也該退休了,好在劉軒站了出來,憑一己之力想要帶動全村發展,不管其他人怎麼樣,他肯定會支援劉軒。
剩下的就是關於承包荒山的事了,老村長將事情交代清楚,就請大家舉手表決要不要給劉軒承包。
這個倒是沒有多大爭議,幾乎所有人都舉手表示同意,畢竟只是兩座荒山而已,雖然面積大但又不能開墾出來當田地使,與其荒廢在那裡還不如承包給劉軒。
於是劉軒當場簽訂合同,以每畝每年20元的價格,承包兩座荒山7000畝山地70年,費用一年一交。
他當場就拿出現金出來支付,老張在一旁看著眼皮直跳,我說劉軒怎麼過來開會還背個包,原來是拿來裝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