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採用土著勞工進行海外領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另外則是進行區域性本土化。
讓一部分地區先行獲得本土化的待遇。
這也是直接導致了大唐帝國在海外地區的政策變化。
內洛地區的區域性本土化,只是這種政策下的具體產物而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批的輪船裝載著諸多修鐵路,修港口,挖礦的裝置奔赴非洲的時候。
印度事務衙門的官員們也是不甘落後,其他地方都能夠搞區域性本土化,沒有道理他們印度地區不行啊。
印度大陸自然是不可能的,這些地方太過混亂,但是錫蘭島這個島嶼卻是可以的。
這個地方本來就沒有土著存在了,以前之所以無法本土化,純粹是因為這地方和印度半島是一起歸屬到印度事務衙門管轄。
沒有區域性本土化政策之前,是不可能把印度半島扔下,直接在錫蘭島搞本土化的,但是現在卻是不一樣了。
區域性本土化政策的存在,讓錫蘭島獲得了鬆綁的機會。
新一輪的內閣會議上,對於錫蘭島區域性本土化的討論正式展開。
“如今我們在錫蘭島上的移民已經是達到了十萬人左右,另外還有上萬人的海陸駐軍,錫蘭島同時還是我們在印度洋上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適當的進行區域性本土化,讓當地具備一定的工業能力,尤其是維修戰艦的能力,是非常必須的!”
內閣方面對錫蘭島的區域性本土化是保持了贊同的意見,反正那地方一個土著也沒有了,全都是大唐移民,已經是滿足了本土化的條件。
而林軒對內閣方面的意見也是給予了支援!
當即就是批准了錫蘭州的區域性本土化。
進出口委員會方面,也是針對性的進行了調整,准許當地發展一定的船舶維修,鐵路等行業,但是對於其他工業製造業依舊限制的非常大的。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基礎性產業,比如鋼鐵、化工、機械等行業,同時還有最重要的蒸汽機行業,全都是禁制的。
進出口委員會也是在與時俱進。
既然帝國已經是確定下來了區域性本土化的政策,部分地區的區域性本土化是不可阻擋的,但是他們卻是依舊可以限制部分行業的流出。
他們經過分析之後,原則上區域性本土化的海外本土只允許發展基礎設施,比如港口、鐵路,然後允許當地的特殊產業,比如錫蘭島的船舶維修、農產品加工;內洛地區的採礦;巴庫的石油;西丹島的石油;呂宋島的農產品加工等。
而對於一些基礎行業,尤其是影響重大的基礎行業,依舊限制的非常大,只允許完全本土化的地區不受限制的發展。
不用多久,在進出口委員會的建議下,內閣方面頒發了帝國海外產業佈局檔案,要求各京畿衙門,各地方衙門嚴格遵守帝國產業佈局。
這個產業佈局具體下來就是,各海外領地,不管是已經完成區域性本土化的海外領地,還是說尚未完成區域性本土化的海外領地,都要尋找到自身的優勢,重點發展某一種或數種行業。
並已經是提前給出了規範!
比如說區域性本土化的巴庫就適合發石油工業,呂宋島適合發展農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西丹島適合發展石油工業以及農業。
而沒有完成本土化的其他地方,可以重點發展農業,比如說美洲發展農業就做的非常好,這個可以更上一層樓,除了糧食外,還可以大規模推廣各種經濟作物,比如說棉花、咖啡、可可、蔗糖等等。
這個海外產業佈局,其實也是體現了大唐帝國高層對海外地區的利用和防備心理。
他們一方面是想要海外領地的工業資源、農產品以及市場,但是又不讓當地發展工業,進而和本土進行競爭。
同時更不想讓某個地方具備完善的工業體系,尤其是國防工業體系,免的發生動亂之後,釀出大麻煩出來。
李軒雖然不斷的推動全球本土化政策,但他也是沒有想過讓現在就讓海外領地擁有獨立的工業體系,進而對本土造成一定的威脅。
要不然的話,他早就放開對美洲的工業限制了。
以北美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放開了手腳的話,不用幾年時間當地就會有無數工廠拔地而起,說不準數十年後北美洲的工業產能甚至都有可能超過本土。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