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印度洋那麼大,就大唐海軍印度洋艦隊的那幾十條戰艦,哪怕是再加上大唐西洋公司的戰艦和武裝商船,也別指望能夠徹底封鎖所有的航線。
當年葡萄牙人都沒能徹底封鎖印度洋,以至於讓大唐西洋公司慢慢在印度站穩了腳跟,並且逐步發展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現在的大唐海軍,同樣也是很難徹底的封鎖印度洋。
所以現在的印度洋戰局,看似表面獲得了不少的勝利,也是取得了不少的戰果,但是距離徹底把葡萄牙人驅逐出去,還早著呢。
但是李軒卻是不想和葡萄人在印度洋幹上十幾年啊,人生短暫,他哪有這麼多時間和葡萄牙人耗著。
既然葡萄人採取在殖民地龜縮不出,同時船隻化整為零避戰,那麼大唐也就應該適當的改變戰略了。
去年制定的印度洋戰略,已經是不符合印度洋戰爭的需求了。
為此,李軒在戰爭爆發一年之計,也就是宣平二十三年八月份的時候,再一次召開了陸海軍擴大戰略會議。
不過這一次的戰略會議,縱然是討論印度洋戰爭,不過卻是沒有在印度洋參戰的高階將領回來參加會議,原因無法,太遠了!
這回來一趟,哪怕是有蒸汽機船隻,但是至少也得一個多月呢,往返一趟幾個月,他們乾脆也不用在印度指揮戰爭了!
參加會議的都是在京畿地區的將領們,這一次的擴大會議,主要內容並不是商討說怎麼解決印度洋戰局,而是討論海軍方面提出來的印度決戰方案是否可行。
海軍方面去年就是發現,自己所預料的葡萄牙人會彙集艦隊主力,然後和大唐海軍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海上決戰是不可能實現的,人家葡萄牙人一開始就是化整為零了,奉行的是打不過,我還躲不過?
而大唐海軍又不可能徹底封鎖航線,更加不可能堵住人家每一個殖民地港口。
這個現狀被傳回了國內後,海軍的一大票參謀們想來想去,最後是搞出來了一個所謂的印度洋決戰方案。
海軍提出來的作戰計劃,自然是以海軍為核心,不過考慮到印度洋區域的特殊性,所以這個作戰計劃也是需要陸軍和西洋公司艦隊配合。
要不然的話,這個計劃根本就不會拿到御前戰略會議上來討論,他們海軍自己就幹了。
正是因為牽涉到多軍種配合的問題,所以才需要御前討論。
會議室內的將領們,其實大多也都是大唐聯合作戰部的成員,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次聯合作戰部為主導的會議。
會議剛開始,李軒就是和往常一樣老僧入定了,而陪同李軒出席御前作戰會議的帝國太子李暠,也是和以前跟隨李軒參加會議一樣,坐在李軒的下首,群臣之上,並且是隻聽不說。
不過皇帝和太子不說話,不代表著會議就沉悶無比了,相反,群臣們對這種狀況已經是早就習慣了,李軒二十多年來,一直都是這麼幹的。
會議開始沒有多久,各軍種的將領就是開始吵了起來,不僅僅是海軍和陸軍吵,陸軍和公司艦隊吵,就連海軍內部的將領也是有些人持有不同的意見。
這說著說著,會議就是開始離題了,從印度洋決戰方案,變成了你指責我,我指著你。
陸軍罵海軍無能,連個航線都無法封鎖,以至於讓葡萄牙人的運輸艦跑來跑去,增援各地,搞的陸軍進行地面作戰的時候極為被動。
海軍也是罵陸軍惜命,說馬六甲這麼大一個要塞都打下來了,現在連印度洋沿岸的那些中小港口要塞都打不下來,還得海軍疲於被命,整個印度洋跑來跑去。
就連公司艦隊方面的人,也是有著諸多的不滿,說陸軍和海軍在印度洋戰事出工不出力,空有這麼多的戰艦和地面作戰部隊,但是到頭來,主要的戰鬥竟然還是以公司艦隊的兵力為主,並且還是拿出了上半年發生在印度南部海岸的一場戰鬥舉例。
當時葡萄人彙集三千多兵力反攻公司艦隊控制下的一個殖民地港口,並展開了圍攻,等了一個多月都沒等到海軍和陸軍的援兵,最後還是公司艦隊自己大老遠的從戈河州抽調了艦隊和一千多兵力前往增援,這才把葡萄人給擊敗並趕跑。
然而陸軍又說他們是打算去增援的,但是奈何海軍不肯派出軍艦護送啊。
海軍又說他們的兵力緊張,但是大部分的戰艦都是派往印度西部海岸以及非洲東部海岸和葡萄人打著呢,一時半會抽調不出太多的船隻來。
這扯來扯去,就是你罵我,我罵你,最後鬧成一團。
但是呢,上頭的李軒依舊無動於衷,彷佛沒有聽見一樣。
當然了,誰都知道,聖天子雖然彷佛置身之外,但是人家聽著呢,而且是根據群臣的討論作出心中的決定呢。
要不然,群臣為什麼吵的那麼起勁啊,還不是為了在爭論中取得優勢,讓聖天子傾向於自己這一邊。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