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布的價格持續走低,這並不代表著紡織企業的利潤也變少了,相反,紡織企業的利潤變的更多了。
因為價格更低,買得起棉布的人也更多了,原本買少量棉布的人,買的更多了,同時在國外市場上,大唐帝國的布匹競爭力也是更大了,三年前,南洋各地裡還有不少的土布存活,但是經過這三年的持續低價傾銷之後,基本上已經是看不見大規模土布的蹤影了,市面上出現的都是來自大唐帝國的各種棉布。
成本降低,售價降低,保持了毛利的情況下,銷量更大,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
同時生產規模大了,也是能夠平攤更多的成本,最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宣平十八年到宣平二十一年,紡織產業的棉布產量,至少增長了三倍以上,各大紡織企業都是卯足了勁進行擴產,試圖搶佔更多的市場。
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又和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類產業是緊密聯絡的,由此帶來了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
最後,上述三種產業相輔相成,最後造成了帝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經濟增長了,稅收自然也就是更多了。
有了這一億九千萬的財政支出預算,可以預見的是各部門所獲得的經費都會得到一定的增長,不過增長多少嘛,就得看各部門的情況了。
比如說陸軍的軍費,按照陸軍現在的規模以及去年的陸軍軍費來看,今年的陸軍軍費保底也會有三千五百萬左右,因為去年的時候,陸軍的軍費就是達到了三千五百萬,今年哪怕是維持和去年一樣的軍費比例,也會超過三千五百萬的數字。
陸軍內部對明年的軍費總額,心理底線是三千八百萬,不能低於這個數字,如果能夠爭取到四千萬左右,那就更好了。
別看只是多個一兩百萬的事情,但是多出來的這一兩百萬,足夠讓陸軍辦很多事了,節省一些,甚至都能夠再擴一個師了。
財政支出預算會議還在繼續著,柳八苟和往年一樣,當他的內閣首輔,坐看同僚們爭吵,以柳八苟如今的身份地位,已經是不適合親自下場和同僚們爭奪什麼了。
尤其是去年的時候,柳八苟上表乞骸骨,李軒再三挽留,不過最後柳八苟卻是堅持,最後,李軒只是批准了他辭去了農部尚書的職務,但是繼續保留了他的建極殿大學士頭銜以及御書房值班大臣的頭銜。
所以如今的柳八苟,繼續以大唐帝國目前唯一的一個現任大學士的身份,繼續坐鎮御書房。
只是,他已經是很少親自參與什麼政務了。
柳八苟向來是一個懂分寸的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他分的很清。
柳八苟在預算支出會議上不怎麼說話,彷佛入定老僧一樣,甚至連陸軍和海軍的人扭打起來了,都沒能讓他動一動眼皮子。
而其他人,對柳八苟的這副態度也是早已經習以為常。
所以該吵的繼續吵,該罵的繼續罵!
這一群人爭吵了許久,在各方相互妥協,威脅之下,這才是把最後的六千萬預算給瓜分的一乾二淨
一億九千萬預算了,有一億三千萬已經是有了去向,那都是屬於最基本的預算,是不能動的,而這剩下的六千萬預算嗎,軍方里的陸軍和海軍前腳剛打完,後腳就是聯合起來向內閣各部門進行施壓,甚至是暗地裡透過軍方支援移民屯墾司的移民計劃,以獲得了內閣方面農部的支援,最後成功搶走了一千二百萬。
其他各部門瓜分了剩下的四千八百萬。
別以為軍方搶走的這一千二百萬少了,要知道在這之前,軍方就已經是划走了總數四千萬的軍費呢!
再加上這一千二百萬,那麼總數就是達到了五千二百萬了。
其中陸軍和海軍內部爭吵後,陸軍獲得了其中的四千萬整,海軍獲得了一千二百。
軍方得到了足夠多的軍費,而內閣方面的文官們也是表示對這個結果滿意,因為哪怕是這一年的軍費總額比去年多了,但是他們卻是再一次成功的把軍費比例拉倒了百分之二十八以下!
百分之二十八這個比例,幾乎是最近幾年來,內閣和軍方爭執不下的一條紅線了,軍方費盡心思的想要把軍費比例拉倒到百分之二十八以上,而內閣方面就是想方設法的把這個比例拉到百分之二十八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