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唐新軍雖然出征在外了,但是設立在流沙莊、溪口村的募兵點卻是沒有撤銷,而是持續徵兵。
這募集到的兵員,按照李軒的命令,湊夠一百人後就送到瀾江渡口來。
這一百多人,原本是預定補充給第二步兵營、第三步兵營的,但是不知道為何,李軒卻是親自下令,把這一百多人裡的五十多人補充到了第一步兵營。
而第一步兵營裡的五十多人缺額是怎麼來的?是因為被抽調走了三個排的火槍兵。
這都補充了新兵了,那麼被抽調走的三個排的火槍兵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回歸第一步兵營了。
而這個時候,很多人才是反應過來,他們的這個皇帝,是要把臨時混成部隊當成固定的編制了。
還別說,李軒還真是這種想法的。
經過這一次的明軍襲擾後勤線一事,也是讓他認識到了目前大唐新軍裡的編制不足,那就是目前大唐新軍的各部隊都沒有獨立作戰能力,需要配合起來才能發揮出來最大的戰鬥力,這種模式只適合用來打決戰,但是卻無法分兵作戰。
原本李軒的想法就是在需要的時候,臨時分出一部分的部隊作戰,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很多,也不會影響主力部隊的作戰。
但是現在看來,大軍要在瀾江渡口和對面的明軍主力對峙,而後方也需要有一支常備兵力保衛大後方,不管是應對偷渡過江的明軍,還是說應對正泰縣和龍華鎮內的明軍都要一支戰鬥力過得去的部隊。
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就是讓李軒下了這個決定,把臨時混成部隊先留著!
很快,他就是給這支臨時混成部隊一支正式的番號“大唐新軍第一混成營!”
正式編制裡轄有一個火槍隊,一個長矛隊,一個弓箭手排,一個刀盾兵排,一個輜重排,另外還配屬了數名偵騎。
全部編制加起來人數大約在兩百五十人左右。
而該混成營的主官依舊是郝柏年!
為了讓郝柏年當上這個正式混成營的營官,李軒還特地把他的軍銜提到少校。
李軒設立第一混成營的事,自然是不可能遭到什麼反對的,反正郝柏年的上位。擠掉的又不是黃學仁,方東全,王單旭他們的營官位置,而是新設立的單位。
同時這個混成營雖然諸多兵種都齊全,但是總兵力卻是隻有兩百多人,根本無法和四百多人的正規步兵營相提並論。
諸將的反應也是在李軒的預料之內,他要想讓郝柏年這些少年軍官們上位,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擠掉王單旭他們的位置的,要不然的話,大唐新軍內部瞬間就會亂掉,為了自己的新老替換計劃能夠順利,並且是快速進行,他是打算設立更多的營級單位。
曾子松率領的部隊被殲滅後,大唐新軍的後勤線再一次平靜了下來,正泰縣和龍華鎮內的明軍天天都躲在城內,平日裡連巡邏隊都是不敢往外排,一心等著府城明軍來救援。
而府城明軍現在都還待著瀾江渡口的東岸,一時半會的也沒有什麼異動。
因此,大唐新軍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是進入了難得的平靜期。
但是誰都知道,這種平靜是不可能持續太久的,因為河對岸的府城明軍可沒有閒著,天天都在伐木製作木筏呢。
等他們的大量木筏製作好了,渡江是必然的!
而李軒他們自然是不可能任由他們做準備,然後渡江過來攻打自己,李軒幾乎天天都派人乘船過去,過河做什麼?自然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破壞他們的木筏,有一天晚上,他們甚至一把火燒掉了明軍好不容易製作出來的二十幾條木筏呢。
但是這一天過後,明軍也是學聰明瞭,派遣了重兵把守那些木筏,晚上更是燈火通明,讓大唐新軍沒有了繼續燒船的機會。
隨著時間的一天天過去,那些大唐新軍的新兵們也是逐步成型,至少左右是分得清了,但是部隊的逐漸成型卻是沒有讓李軒寬心。
因為部隊的訓練進度就算再快,也快不過對面的明軍制作木筏的速度啊。
按照目前明軍制作木筏的速度,用不了十天的時間,他們就能夠湊出足夠一次性運輸超過三千人的木筏出來。
到時候,雙方必然是要爆發一場生死大戰的!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